第五十一章 所谓冗官(2 / 2)

张叔夜答道:“真宗时。文武百官有九千七百多。仁宗皇祐年间。增至一万七千多。而现如今因朝廷奸臣贪官当道。荫补之官甚为泛滥。官员多达五万人。”

卢俊义听了这个数字。不禁笑问道:“赵宋治下户多少?人口几多?”

张叔夜不明白卢俊义为何这么问。便答道:“政和圆年。全国总户数达到了2100万户。口总数可以达到亿以上。如果再加上部分隐藏人口。当在一亿一千万左右。”卢俊义哈哈大笑道:“这官民比例只有1:2000。便称之为冗官?”

张叔夜不明白卢俊义为何笑,便搬出历史上的数据:“西汉年间,官民比例为1:8000,唐朝时为1:4000,比起强汉盛唐,赵宋时期的官民比例自然是高多了。”

卢俊义抑制不住开始大笑起来,只不过他的笑容中带有几分苦涩和绝望:“如果有一个朝代,他的官民比例为1:30你觉得这个朝代怎么样?”

张叔夜张大嘴巴,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天底下竟然有这样的朝廷?”

卢俊义沉痛地点点头:“这个朝廷冗官之风愈演愈烈,它屡次搞精兵简政,结果下面的官员是越精简越多,变相的荫补铺天盖地,而且寻常家庭的孩子通过科举常考不中,官宦子弟往往一路顺风,仕途平顺。”张叔夜听了大惊:“竟然有这样的朝廷,真让赵宋朝廷刮目相看。我真佩服那个朝廷治下的百姓,他们真的能忍受。”

卢俊义哭笑不得道:“我也很佩服他们,他们真的是逆来顺受,任人欺凌剥削的顺民。”

张叔夜问道:“主公乃天神下凡,自然知晓世间有这样的国度,下官对这个国度有个疑问。既然有那个国家的顺民们喂养了这么多官吏,百姓们到衙门办事应该很顺利。另外这么庞大的官僚系统应该很讲究分工、分权、制衡,他们的官吏办事效率应该很高,官员应该各尽其职、自守清廉,社会秩序应该有条不紊才是。”

卢俊义欲哭无泪:“实际恰恰相反!那个朝廷的每一级的衙门都有二三十个,老百姓们跑去办事非要求爷爷告奶奶、请客送礼,而且还要跑上十几个部门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是上司交代的事情,他们就能第一时间办好,如果是老百姓过来办事,十天半个月是最少期限。至于他们的贪污、行贿受贿、渎职、不学无术,您可以看看如今朝廷内的蔡京、王、高俅等人,那帮官吏比蔡京之流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可恶的是他们纵容子女经商,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权贵官僚资产,全国最富的一帮人里面,大部分都是衙内。他们的监察系统是自纠自查,互相包庇,有将金矿和铁矿贩卖给异邦的官僚竟不受处分。不用多说,亦不用再举例,那个朝廷里大部分官员们做出的事情,是一堆勉强可以糊上墙的粪土,那个官僚系统是最可笑、最可怕的豆腐渣。想想普通百姓为了生存而起早贪黑、栉风沐雨,而有些人的工作类似于迟到早退却避免了四季的风吹雨打严寒酷暑!穷人们看不起病、读不起书,而有些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依赖纳税的子民!良民为了打拼出一片天地费尽心血,而自己的钱财却被另一群养尊处优者耗尽!不瞒你说,我整顿吏治的决心就是受了这些蛀虫的影响。”

张叔夜叹息道:“如果让齐国吏治堕落到那个国度的田地,我这个相愿自刎谢罪。”

卢俊义收起自己又无奈又悲哀又绝望的情绪,强笑道:“我这是一时心血来潮,你无须介怀,我相信在你我携手同力之下,必不会落到那步田地。”随后跟张叔夜反复修改拟定了新的官制,力争不出现一个散官也不出现一个闲官,荫补衙内半个都欠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