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议攻高丽(2 / 2)

内讧。坐收渔翁之利。等高丽人两败俱伤后。李俊立军从这里登6。我领着主力一路推进。另外我三年前就派了数十位卧底潜伏在高丽国里。他们到时候会领着我军长驱直入。三路大军定可一举将高丽拿下。”

众人看了这个宏大地战略计划。眉宇地愁绪顿时都舒展开了。卢俊义又解释道:“隋唐时之所以屡次攻打高句丽不下。一则是没有很好地调查。没有详细地全面地图和区域地图。不熟地形。乃是盲人骑瞎马。二则是没有派人潜入高句丽国内破坏。致使高句丽权臣盖苏文一举剿除所有政敌将高句丽军政全数掌握。团结统一地高句丽自然难以战胜。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我们知己知彼。且从中取事使得他们国内内讧。我军胜算便大大增加。”

卢俊义又针对第二个问题做了详尽地分析。先讲了高丽国地战略重要性:“各位请看我这张盘古元神赐予我地世界地图。还有这张东亚地图。从这地图上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占据了高丽。往北可以进攻金国地腹背。往东南可进攻倭国。日后如果将倭国拿下。配合着台湾和琉球群岛。我们便可将渤海、黄海、东海和鲸海(日本海)尽数囊括。让这一大片海域上面地商船和下面地奇珍异宝都在我们地掌控之中。”然后他又指了指库页岛:“拿下高丽后。再拿下这个岛。从这里往北。是一大片冰雪覆盖地荒原(西伯利亚)。但那边荒原下面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矿产。”

见大家都对高丽地战略位置很清楚了。卢俊义便讲了讲高丽半岛本身蕴藏地价值:“这高丽国从都城开城开始划分。一南一北。北部富有矿产。最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铅、铝和铁矿。还有石灰石、云母、石棉以及煤炭等。高丽自古以来就有产金国之称。而且高丽北边地金矿常与银、铜等矿共生。在这个叫做上农地地方。黄金储量高达三千多亿斤(矿石)。而在这个叫做茂山地地方。铁矿埋藏量将近有十万亿斤。而且还是富铁矿。不需要多费劲就能开采出来。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在那里好好打造兵器。准备图谋金国。另外高丽北部地煤矿储量约有三十万亿斤。正好可以拿下炼铁。高丽南部矿产虽少。但胜在河流较多。平原较多。不乏良田。可资开垦。我盘算过了。高丽国所有可供开垦地田地加起来足有六千多万亩。不亚于山东。到时候至少能养活半个大宋。另外高丽多山。所以多林木。可以采伐来做船只。以高丽为一个造船地集中地。可以供我们汉人乘着大海船将全世界占领遍。”

大家听了卢俊义这席话,都惊住了,还真不能小看这个高丽国。在高丽人手里这块土地看似贫瘠,到了咱汉人手里,则会变废为宝,成为宝地。

就这样,卢俊义成功地说服了齐军的高级将领,齐心一起攻打高丽。

剩下的事情就是筹划该怎么样才能顺利打下高丽,和打下高丽后怎么经营高丽。

在筹划该怎样攻打高丽时,隋炀帝三次攻打高句丽和唐太宗两攻高句丽成了日夜钻研的现实军事反面教材,与此同时辽国两次攻打高丽的失败更成了最实在的反面教材。

正面教材只有唐高宗李治时期李绩和薛仁贵平灭高句丽那一场算得上,但也只能算做是参考,因为高句丽并不能跟高丽划等号,高句丽的三分之二领土都在后世的东北三省,不同于高丽全部领土都在那个后世的朝鲜半岛。

\先是一定要确保好后勤保障,军粮运输不能出现问题,这是防止功亏一篑的关键。

其次,全面吸取杨广的教训,在对前线指挥上不能过于保守,让下面的武将见机行事、随机应变。不能将所有决策都要由自己一个人来裁决,那样就会导致了作战不灵活,不能把握战机。杨广那厮是一个军事上的半瓶子醋,空有百万大军却无法\挥力量上的优势,他基本上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战略战术手段。对高丽方面也基本上一无所知,面对敌人的多次诈降竟然屡屡上当。不知敌、不懂分合之道、不知虚实,这样的人做统帅不败才怪了。

其实就是用人的问题,有些能独挡一面的将领就尽量\挥他们的才能。隋唐时期的将领也不乏久经战争考验的名将,可惜最终在最高统帅的牵制下无所作为,隋炀帝和唐太宗的亲征失败,其实归根结底都跟他们御驾亲征包办一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