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后顾无忧(2 / 2)

辽金之间议和失败。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后,连败辽军,国势大振。海大族杨朴进而向阿骨打建议派人向辽要求册封,意在让辽公开承认金国及阿骨打称帝。阿骨打听从了杨朴的意见,于宋政和七年八月派使臣至辽,提出要求册封等十项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册封阿骨打为大圣大明皇帝,国号大金,享用玉辂、衮冕玉刻御前之宝;金为辽兄国,每逢金主生辰、正旦,辽须遣使慰

将宋每岁所输银绢之一半二十五万两匹分送给金春两路与金;另辽向金送还真阿鹘产、赵三大王。天祚帝将金的这些要求交由大臣讨论,北枢密使萧奉先听后大喜,认为只要同意金的要求,就能消除祸害,永保太平。天祚帝不得已于这年十月派出以萧习泥烈等一批大臣担任封册使,携带天子衮冕、玉册、金印等赴金,册立阿骨打为东怀国至圣至明皇帝。同年十二月,辽使臣抵金后,杨朴认为辽所用仪物制度并非都是天子之制,又只封金为东怀国小国,册文中既无辽称金为兄国,又有不恭之辞,要求辽使臣回去修改册文。辽使极力争辩,阿骨打大怒,命笞辽使每人一百余杖。第二年三月,只放回萧习泥烈二人回称非要辽称他为大金国皇帝兄不可,否则他将领兵直捣辽国都城中京。萧习泥烈回辽后,萧奉先隐匿不向天祚帝报告。金所提封号之事也不了了之,辽金之间和议也就一直未能达成。因此辽金之间的战争并没有停歇,金国暂时无暇顾及高丽。

与此同时,宋金之间的海上之盟缔结成功。最初,燕青受赵器重,让他先做大宋特使,在屡次去金国买马的段景柱引领下,仍以买马通好的名义出使金国。宋政和六年九月,燕青一行下海出\,但一到对岸,即被金兵俘获,经过再三说明,才让通行。燕青一行历经艰难,行程三千余里终于到达拉林河见到了阿骨打。阿骨打询问燕青来金的原因,燕青告以宋愿与金修好合力攻辽之事。阿骨打及群臣由于不明底细,没有明确表态。金廷决定,留下部分使\做为人质,而派遣散覩与李庆善等为使臣持国书并北珠、生金、貂革、人参等随同燕青等赴宋探访宋之虚实底细。经过多番试探,终于在宋重和元年四月,金国派出了完颜阿骨打的弟弟完颜吴乞买(后来的金太宗)和宋朝特使宰相王在登州蓬莱缔结盟约。盟约称: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因双方使臣由海往来洽谈,故称“海上之盟”。宋金同盟之后,卢俊义安放在近辽东诸海岛上的海军悬挂起大宋旗帜,暂时也不怕冬日冰封受到金国的攻击。

与此同时,赵宋朝廷内,徽宗赵乃不知亡国日近,仍遵奉道教,好老氏之学,不喜朝政。重和元年,赵宋朝廷将赵所注《道德经》颁布天下,刻石立于神霄宫,命学\学习研治,并从中出论题,作为学道之士考试试题。为了大力推行道教,鼓励天下士子学道,赵还特地颂\诏令,多方优待学道之士。诏令规定,凡学道之士准许入州县教养。学习的内容所习经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外,兼通儒书,使合为一道,大经《周易》、小经《孟子》。对在学之士,特地增置士名,分入官品。其名称有:元士、高士、上士、良士、方士、居士,隐士、逸士、志士。每年举行考试,州县学之士,初入学为道徒,经学习考试及格升为贡士。贡士可依科举贡士法到京师入辟雍,考试合格入上舍。三年一大比,准许与其他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一样,穿襽衫参加殿试,并另降策问就试。诏令最后称这些优待学道士子的措施是为了招延有道之士。赵推行道教的方法也被卢俊义学了一小部分用到玄教的\展之上,如撰写典籍、考量玄教教士的教义程度设立品级。

而在江南,方腊与童贯鏖战于润州、常州,虽方腊军因武器不利、训练不良导致节节败退,但胜在拥有狂热的宗教信仰,摩尼教众悍不畏死,再加上有卢俊义时常派人暗中提供的情报和武器,使得方腊军虽有大败亦有小胜,看来童贯的西北军在一二年之内奈何不了方腊。而童贯一到江南,就罢了民怨极大的花石纲和专管花石纲的应奉局,使得江南民心大定,依附于方腊的流民日益减少。而方腊因出身贫苦,自幼愤恨贪官污吏,结果“凡得官吏,必断脔支体,探其肺肠,或熬以膏油,丛镝乱射,备尽楚毒,以偿怨心”,使得所有的官僚士子都仓皇逃窜,没有一个归降于方腊军的,方腊的摩尼教中没有什么治政之才,乃攻下一城劫掠一番,没有长远打算,结果日暮途穷,最多再支撑两三年就玩完了。

而荆楚的王庆和晋阳的田虎,跟江南方腊一个德行,能蛊惑人心拉拢起一支军队,却无明确政治纲领和施政方案。在赵宋禁军的不断打击下,领地日渐萎缩。

从全局来看,目前卢俊义的齐国根据地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进攻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