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名将之瑕(2 / 2)

竟传到了赵构地耳朵里。赵构只好下了一道谕旨。告再酒。

许多年以后,因为赵构没有按照许诺将刘光世的军队交给他指挥,岳飞就立即给赵构写了一封辞职信,没等高宗批准,就冒着“擅离职守斩”的风险,连驻地都没回,就跑到江州庐山的东林寺,为老母扫墓守孝去了。宰相张浚得知岳飞根本没回驻地,怒不可遏,接二连三地上奏宋高宗“岳飞积虑,专在并兵,奏牍求去,意在要君”,简直是裸的在要挟朝廷,建议朝廷干脆将岳飞的兵权也一起收掉。赵构威胁道:“太祖皇帝说过,谁犯了我的法度,我用来招呼他就惟有刀剑。”一言逼得岳飞只得赴任,但君臣已有隔阂。

至于岳飞干涉赵构设立皇储之事更是政治上的失误。绍兴五年正月,岳飞入朝觐见无子且已经不能人事的赵构时,面奏从宗室立嗣之事,受到赵构呵斥,吓得岳飞面如死灰而退。

绍兴十一年金军南侵,大军压淮河,行在危急,岳飞前后受亲札十三次却仍然没有赶紧赴援。岳飞还尝对人言,他自己与宋太祖皇帝一样,都是三十岁除节度使指斥乘舆。

当然以上诸多事情只是坚定了赵构杀掉岳飞的决心,真正使得赵构下定杀掉岳飞的决心是从“杯酒释兵权”时期就注定的了。赵构想让所有的军队都听从自己指挥归属皇权朝廷,而不是什么家军之类的藩镇。在张俊、刘光世、韩世忠都交出兵权韬光养晦之时,而岳飞还执意握住兵权并且还想谋取掌握更多兵权时,赵构和岳飞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不可调节。

从风波亭再回想当初赵构跟岳飞曾有的君臣相合、赵构送岳飞“精忠”旌旗并刻意提拔使其三十岁就能做节度使继而年纪轻轻拜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武昌郡公,真是不胜唏嘘。

吸取赵构的教训,从一开始创立军队,卢俊义对岳飞和其他所有将领的要求就是不干涉朝政、不干涉立嗣、不准消极抗命、不准脱离军队、不准酒殴打同僚、不准延缓救援、不准结党营私等等,违严惩不贷,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避免出现日后赵构与岳飞那般的悲剧。

做领导人的必须对下属的各种性格缺陷所得来的危害防微杜渐,以防因这位下属害得影响到自己大局时又害的自己失去一位臂膀,必要的约束和敲打很有必要。

下一个典型案例则是韩世忠,这人悍勇无匹,但不拘。

韩世忠年轻时整天游手好闲不干正事,人称“泼韩五”,但勇猛过人,能骑没有驯服马,甚至敢于和蟒蛇搏斗。有个算命韩世忠以后会位列三公,韩世忠认为算命的是在侮辱他,结果算命的被韩世忠给打了一顿。后来有人劝他也该干点什么事,并建议他去参军。韩世忠一拍手啊,然后便参军去了。上面是韩世忠已经生在卢俊义面临的真实历史上的事情,但在原来的历史上,除去黄天荡之类的威名赫赫的战例外,韩世忠还有些癣好。

韩世忠好色,前后娶白氏、梁氏、茅氏和周氏为妻,还纳妾多人。如果说出于让多疑的赵家皇帝放心和时代的风气使然,韩世忠色还可理解的话,他的另一的恶习则太过了。据《三朝北盟会编》载:“韩世忠晚年好游宴,常赴诸统制之请,莫不以妻女劝酒,世忠必酣醉而归。唯呼延通忿忿有不平之意,虽备礼邀世忠至私宅,然未尝擅离左右。”呼延通是韩世忠部下猛将,据称是开国元勋呼延赞之后,绍兴四年大仪镇之战,韩世忠遇险,多亏呼延通援救,随后呼延通夜屡立大功,照此展日后也必能成一代名将。但就因为韩世忠的癣呼延通因此大怒,欲杀韩世忠。韩世忠知道后借故把他贬为小兵,配到仇人崔德明手下效命。后来韩世忠过生日,呼延通觉得这是一个和解的机会,于是千里来贺,不料韩世忠见了他就回到帐中,任呼延通在外面大哭也不见。呼延通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回去,又被崔德明以擅离军队的罪名毒打一顿。

到了这个地步,呼延通再也忍受不了,于是投运河自杀。

可惜的是,此时是绍兴十年金人破盟之际来是呼延通大显身手的时刻,没料到却如此悲剧收场。据说韩世忠后来也后悔了,但人都死了,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韩世忠此人乃是流氓出生,浑身的混混习气残存着,所以后来有呼延通之憾。于是卢俊义晓谕军中战时不准饮酒、不准找女子陪酒、不准侮辱下属、不准私斗、有私怨上诉军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