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伐辽惨败(2 / 2)

三月。辽州留守郭药师率八千常胜军来降。童贯大喜。授其恩州观察使。将常胜军编在刘延庆麾下。作为灭辽地主力先锋。郭药师告诉童贯。燕京小朝廷此时内忧外困。人心惶惶。有机可乘。可以命大将刘延庆率军十万。郭药师自

导。再度进攻燕京。童贯也觉得这个计策不错。于地建议。命令刘延庆率领军队进攻。一举拿下燕京。

辽萧太后听闻常胜军降宋。非常惧怕。派萧容、韩到宋营中奉表称臣。甚至非常屈辱地将兄弟之国降为伯侄之国。并且再次声明了唇亡齿寒地道理。童贯只想着自己凭军功封王。将其叱骂出营。韩在中庭怒吼道:“辽、宋结好百年。誓书具在。汝能欺国。独能欺天邪!”

但韩老先生的怒吼已经没用了,宋廷提前设立幽州燕山府,以尚书左丞王安中为燕山府路宣抚使兼知燕山府,并催促刘延庆赶紧进军。刘延庆虽不强烈反战,但也并不支持灭辽,其麾下更是各怀其谋,一路议论纷纷,军纪极差。遇到萧干军前来抵抗时,诸军皆不配合,进讨不利,刘延庆也懒得想办法,就闭垒不出,与萧干对峙。

这时郭药师提出建议,趁萧干主力在前线对峙,他率常胜军突击燕京,他们对燕京地情况很熟悉,可以趁虚攻克。刘延庆采纳了他的意见,给他六千骑兵偷袭,并遣儿子刘光世率部作为后援。郭药师地计策果然收到奇效,轻松攻克幽州,萧太后请降。

严格地说,这是自石敬出卖幽云十六州后,175年来第一支进驻幽州的“王师”,如果不是后来地事情,郭药师堪称民族英雄。但此时郭药师及其常胜军却暴露出素质低下的一面,他先是宣称要把城内地契丹人和奚人(萧姓)杀光,然后又放纵士卒劫掠,自己日夜宴饮,一副土匪进村的流氓姿态,百姓无不痛恨。

萧太后密报了萧干,萧干率精兵三千赶回燕京,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辽军此时杀红了眼,个个死斗,凶猛异常。而刘光世这公子哥儿率领的接应军队,可能在卢沟桥附近欣赏‘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未能如期接应郭药师。城内的宋军抵挡不住,纷纷溃散逃跑,郭药师从城墙上用绳子坠下拼死突围才逃回宋军大本营。

萧干在将郭药师杀败以后,即将城内士兵调到城外,沿永定河北岸设防,与刘延庆的宋军隔河对峙。萧干自知守城辽兵数量不及宋兵,处于劣势状态,便采用了一个计策,将被俘的两个宋兵蒙上眼睛关进军帐之中,然后在夜半时分伪装议论军事说,宋兵来了十万同我们打仗,却不知道我们的兵力比宋军多三倍以上,只要我们兵分左右翼包围,以精兵冲进其中军大帐,以举火为号,保证能把宋军消灭。第二天将一名宋兵放回去,这名宋兵不知是萧干设计,他把夜间所听到的如实向刘延庆作了报告,使刘延庆大惊不已,他没有想到辽军比宋军还多,在内心深处便有了几分胆怯。没过多天,刘延庆连连接到报告,一是说郭药师偷袭燕京失利,大部分将士战死在燕京城中;二是说护送粮草的王渊在琉璃河遭到了辽军的袭击,粮草全部被辽军劫走。听到这些不利的消息,刘延庆觉得燕京不可取,他秘密地告诉部下将领说:我们的粮草被敌人劫去,这里远离后方,应当赶快撤退,以免生不利。

萧兵少,于是采取了心理战。

除上述一事以外,又采取了一些办法。他渡河来到永定河南岸,向刘延庆出示了被俘虏的宋将赵端甫,他是郭药师手下主管文字的官员;又出示了郭药师和杨可世败逃之际,为了轻装所脱下来的全副铠甲。刘延庆看了这些,更加重了他退兵的思想。三月二十九日夜晚,在永定河北岸荒野中出现了连绵不断的火光,刘延庆认为是辽军前来烧营所致,他惊慌失措,出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错觉,赶紧带领他的儿子刘光国、刘光世乘黑夜狼狈逃跑。主帅逃跑,其部下将领也纷纷撤退。在黑夜之中,逃跑的士兵在慌乱之中自相践踏,死伤很多,还有的士兵慌不择路,误坠山崖河涧,不知其数。宋军第二天凌晨逃到白沟河时,又遇到了辽军的尾追堵截,死伤很多。

刘延庆自州出兵至良乡,每日只行三十里,每驻一地即令士兵修筑军寨,堆土为寨墙,四周挖壕堑,寨内设军营,每一军营都存有银绢一二十万,作为赏赐之资。在撤退的时候,由于刘延庆不是有组织地撤退,而是慌乱成一团,又是在夜间黑暗中逃跑,这些军寨中保存的大量银绢都没有来得及搬运,全部落入辽朝之手。

自宋神宗熙宁、元丰以来,为了恢复燕京所积攒的钱粮军械,经刘延庆这次败退,几乎全部丧失殆尽,国库为之空虚,其损失十分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