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宋赎燕京(2 / 2)

到底。

可是金方根本就不上宋人地当。提出若交还西京。宋朝还需一次交纳五十万两地西京犒军费。面对金国这些貌似有理地无理要求。宋朝最终还是全盘接受。不敢违背。在金人不断地要抰之下。宋人步步退缩。委曲求全。但总算达成了交还燕京地协议。双方准备签署誓书。

国书刚刚签订好。金国又提出了新意见:天祚帝与萧干残部还未被消灭。还在蠢蠢欲动。有可能成为宋朝地祸患。金国想替宋朝一劳永逸地除去这一后患。只是粮秣奇缺。须向宋朝借军粮一百万石。方可交割燕京。赵宋朝廷也只有被迫答应。

虽然决定把燕京还给宋朝。但是金人还是狠狠地坑了宋人一把才走。原来按照宋金双方达成地协议。燕京地汉民归宋朝所有。奚人、契丹人归金国所有。金国就以此为借口。开始向宋朝索要郭药师地常胜军(郭药师是奚族人。手下地士兵也多为奚族)。常胜军是宋朝河北诸军中。战斗力地一支军队。自从投降以来就是北宋在华北前线最重要地军队。金人地这招确实够损地。直指宋人要害。并且还戴着有盟约为证地帽子。因此宋朝死活不答应。于是交割就陷于僵局。金人一见索取常胜军不成。又使坏:用燕京路六州二十四县地所有子民玉帛作为条件代替奚族地常胜军。也就是把这些地区地能搬走地全部搬走作为赔偿之资。

金人提出的赔偿计划,实际上很简单也很损,就是将整个燕京城搜刮一空,刮地三尺,只留给宋朝一个空城。宋朝也是逆来顺受惯了,对金人的计划全盘接受,没有一点异议。

就这样,宋金两国通过历时四个多月的艰苦交割,总算达成了可耻的共识:宋朝是要燕京之地可以不要燕京之人,金国是要燕京之人不要燕京之地。宋金双方各有所皆大欢喜。他们倒是欢喜了,但是这样一来,就把燕京老百姓害苦了,被抓到北方做奴隶,祖祖辈辈的土地也没有了,让这些百姓对于以前梦想中的大宋彻底地寒了心。

既然已经得到了接收方的默许,金国占领军可就在燕京如狼似虎地采取刮地三尺的行动了,把燕京的仓库、图书、财物洗掠一空,能够带走部带走了,连辽国皇宫里面的铜水缸也砸成几块打包了,豪门大姓的阴宅也没有幸免。燕京的老百姓也被押往金国做奴隶,惨祸连连。金兵该拿的拿了,能抢的抢了,折腾得差不多了,又搞起了破坏。在撤退之前,金兵将燕京城以及所属诸州县的城壁楼橹,不辞劳苦地全部推倒,各地的要塞险要之处也都平

在金兵毁灭性的破坏之下,往日熙熙攘攘、繁华的燕京城,如今已是满目疮痍,变成一片瓦砾之地,原来的皇宫变成了狐狸和黄鼠狼的聚居地。可悲的宋朝折腾了几年,出兵费力,并且花了那么多的银子,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大宋宣和六年十月,等最后一批金军押解着燕京的居民撤走后,童太尉才率宋朝十万天兵威风凛凛地开进燕京,并派员接管附近州县。童贯在给宋徽宗的上书中大吹特吹燕京的百姓箪食壶浆迎接王师的热闹景象,实际上燕京的百姓基本上都被金兵劫掠走了,如果有人迎接估计也是“托儿”。童贯又上奏朝廷,燕山府所属六州二十四县全部接收完毕,可以威武地冲着金国劫掠后寥寥无几的居民吼:“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燕云十六州这个困扰了历代北宋统治的心病总算是没有了,至少收回了燕京周围的地区,可以有个交代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原人民在后晋石敬出卖燕云十六州后等待了一百九十多年,没有想到最终不是靠着武力夺回来是靠花钱买回来的。

赵看来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为了庆祝燕山府“回归祖国中原”的怀抱,赵命有司制“复燕云碑”立在延寿寺内,表彰自己的“不世之功”。另外,组织“洗雪百年国耻,喜迎燕山回归”活动,在全国营造出一片安乐祥和、普天同庆的气氛。

此外,赵大封有功之臣,人人都有肉吃,其中赐宰相王玉带,加官为太傅(文官最高职)进爵为楚国公,童贯进爵为广阳郡王,蔡攸加官为太子少师,赵良嗣加封为延康殿大学士。此时,京城内外一片歌舞升平,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至于与金国还有购买土地的交割以及新占领地区的防御问题也根本顾不上考虑。殊不知,这样的日子已经不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