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萧干投奔(2 / 2)

兀颜光大喜。当即表示即可归附卢俊义麾下指挥。愿受卢俊义驱使。万死不辞。

随后卢俊义跟兀颜光就未来地战略战术和部队编制达成了共识。

公事完毕后,卢俊义想起原著中伐辽那一段,不由得问询起兀颜光浒中崭露头角但在现实中从未听说过的人物。深入

才知道辽国人都有别名,有小名、官名、契丹名、汉原在水中露面的人物在现实中也能找到对应地人物。

像他兀颜光就是萧干,而那个跟萧干并称北辽两个擎天巨柱的耶律大石在水浒中名为耶律得重,对,就是那个御弟大王、这厮字重德(颠倒过来就被施耐庵给附会为耶律得重)。想必耶律大石这个名字更为响亮。他是辽太祖耶律亿八世孙,通契丹文、汉文,善骑射。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初年,曾为翰林承旨,历任刺史、节度使。天祚帝自鸳鸯败走夹山后,其子耶律淳留守燕京,耶律大石便与宰相李处温等在燕京拥立耶律淳为帝。耶律淳称帝数月病死,妻萧德妃权主朝政。不久,金兵攻陷南京,萧德妃西奔天德军谒天祚帝,被杀。耶律大石在居庸关抗金之役中为金军俘获,后逃出归依天祚帝。天祚帝赦其擅立之罪,耶律大石心不自安。后天祚帝自夹山率师东伐,谋为恢复。耶律大石谏阻,天祚帝不从。耶律大石乃自立为王,率二百骑遁走,过黑水,得到白达达部地资助,在可敦城召集边境内威武等七州和大黄室韦、乌古、敌烈、达密里、阻卜、密儿纪等十八部部众,组成新军,“有战马万匹”,设官置吏,建立了新政权,是为“西辽”。

耶律大石这厮的能力甚是强悍,乃一代枭雄,这样地人物会是未来卢对金国的一大牵制力量,所以卢俊义没动他,任其凭着自己地能力自由展。

耶律大石的四个儿子在原来那个时空挺倒霉的。耶律宗云是耶律大石长子,是蓟州守将,在解救玉田县时被燕青射杀;耶律宗电是耶律大石次子,蓟州守将,在蓟州失落后,随其父在幽州与宋军交战时逃散;耶律宗雷是耶律大石三子,蓟州守将,在蓟州失落后,随其父在幽州与宋军交战时逃散;耶律宗霖是耶律大石四子,在解救玉田县时被卢俊义所杀。

这四子曾跟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金枪将徐宁、急先锋索这四个一流武将对阵,不分胜负。当这四子在乱阵里遇到卢俊义时,“卢俊义一骑马,一条枪,力敌四个番将,并无半点惧怯。约斗了一个时辰,卢俊义得便处,卖个破绽,耶律宗霖把刀砍将入来,被卢俊义大喝一声,那番将措手不及,着一枪,刺下马去。那三个小将军,各吃了一惊,皆有惧色,无心恋战,拍马去了。卢俊义下马,拔刀割了耶律宗霖级,拴在马项下,翻身上马,望南而行,又撞见一伙辽兵,约有一千余人,被卢俊义又撞杀入去,辽兵四散奔走。”卢俊义凭此一战足以奠定他在水武将中的然地位。可惜这四个给原卢俊义当参照物的辽国小王子们都跟着耶律大石往中亚跑去了,害得卢俊义只能追忆当年的威风史而不能重温。

跟随耶律大石西去的还有耶律大石手下大将宝密圣、天山勇。其中天山勇原来用“一点油”的马上漆抹弩险些射死没羽箭张清,不过原来宝密圣在林冲手下三十余合、天山勇在徐宁手下没走出二十回合,尽皆战死,算是二流武将,西去就算了。

水浒里的大辽狼主耶律辉不是天祚帝耶律延禧,而是耶律淳,这厮已经病死了。耶律淳的两个儿子耶律国珍就是那个在蓟州被卢俊义和石秀铲除的契丹王子,耶律国宝在郭药师投靠宋军奇袭燕京时被郭药师杀死。

左丞相幽西瑾的汉名即为李处温,死于乱军中,右丞相太师褚坚又名左企弓,此人跟虞仲文、曹勇义、康公弼等降金的辽奸一起被张觉处死,同时死于张觉之变的还有幽西瑾的弟弟_洞仙,还有三位大将曹明济、楚明玉、咬儿惟康则在燕京之变死于宋军攻击。

至于原来在檀州城下战败徐宁的阿里奇,因是奚人,就在燕京失落后投奔兀颜光,成为兀颜光的亲信部将,跟贺重宝、琼妖纳延、寇镇远、兀颜延寿、答里同为兀颜光麾下猛将。

康里定安又名萧定安,是辽国国舅,是那个后来执政的萧后的亲兄,后来跟着妹子去投奔天祚帝被杀,一起被杀的还有康里定安属下金福侍郎、叶清侍郎,还有萧后的驸马太真胥庆、黄门侍郎李集。李集除了黄门侍郎,还担任左执金吾上将军,故称李金吾大将,他乃李陵之后,荫袭金吾之爵,可惜是将门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