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金平河北(2 / 2)

金军占领邯郸以后。未被攻占地保州、安肃军、中山等地就像“飞地”一样。孤独地停留在金兵地后方。英勇不屈地中山军民。此时仍在

斗。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三年漫长坚守地开始。中山堡垒城市一直坚守到北宋灭亡以后。被俘后地赵劝降都没有起到作用。不过对此时准备渡过黄河地金军而言。它已经失去了任何拦阻地作用。最多也就是牵制了一些金军兵力。

金东路军主力攻占真定府(河北正定)以后。完颜宗望听到赵已经禅位给宋钦宗地消息。觉得心里没有底。准备回师撤军。

急于立功挣表现地郭药师虽然知道宗望不是很信任自己。但是也要努力地争取信任。这时候又跳了出来。灭亡北宋他比金人还着急呢。他立即对宗望说:“宋朝即使皇帝换了也没有关系。新皇帝我以前也见过。也是一个谨慎懦弱之人。难成大器。况且。由此地到东京。宋朝不一定有准备。不如我们继续进攻。万一对方有准备再退兵也不迟。”

完颜宗望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地道理,立即接受了郭药师的建议,命郭药师率两千精锐骑兵组成先遣队南下。郭药师兵团用两天地时间疾驰三百里,宛如在华北大平原上刮起了一阵飓风,向黎阳(河南浚州)方向高穿插,至十二月三十日,骁勇的女真骑兵已经打到了黄河岸边。由于金军推进度实在迅猛,在几天之内突破燕山府,之后又突破了三镇一线地防御,北宋所能凭借的天堑就只有那道黄河了。

在北宋时期,黄河之上只有两座著名地黄河大桥。其中一座是蒲津桥,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此桥连接山西济州与陕西蒲州,桥的两边四只铁牛牵引,桥身状若长虹。

卢俊义依稀记得在二十世纪时候小学曾在语文课本里学过,说是宋朝重新建立这座桥时,四只铁牛已经冲到了河里,官府在下游组织打捞,但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怀丙和尚建议应该在上游打捞,很多人认为是痴人说梦,河水会把东西冲到下游,怎么会跑上游去呢?官府组织在上游打捞,结果真的在上游找到了,原因就是河沙不断往铁牛的上游方向冲刷,推动铁牛在河底不断向上游翻滚,于是铁牛就到了上游。找到了铁牛,怎么捞上来还是大问题,毕竟当时没有大机器。怀丙和尚就找来水手用铁链把铁牛拴住,找来装满泥沙的大船固定铁链,然后把泥沙抛撒进黄河,这样利用浮力原理就把铁牛打捞了上来。

另一座大桥便是浚州黄河大桥,这个工程在当时是个大工程,经过十年的建设,该桥在政和五年完工。在当时,这座刚刚建成不久的浚州大桥,为黄河上的要冲,更为京城北方之门户,战略意义极为重要。在交通不达的年代,黄河上的大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咽喉要道。

卢俊义还记得,在后世的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黄河南岸的邙山建立了一个登6场,并且把国民党军队炸毁的黄河铁桥修复了。汤恩伯这个出了名的废物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盟军飞机大炮的支援之下,就是死活拔不去这颗钉子,多次派飞机轰炸也收效甚微,终于在1944年酿成大祸。就是通过这个黄河铁桥,日军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过了黄河,对无能的国民党军队起猛攻,最终造成了中国战场可耻的“豫湘桂战场大溃败”。

由于金军进展度太快,遭到突然袭击的北宋王朝一时间丧失了防卫能力,在当时的通信情况下,宋朝君臣几乎失去了对军事上的全面领导,也不知道降临到这个国家头上的灾难到底有多大。从河东到河北的千里战线上,各个地区只能是凭借着对大宋的忠诚各自为战。像中山、太原等一些城市就像漂浮在汪洋里面的一条条小船,也不知道这样的坚持还能持续多长时间。而更多的地区已经沦陷在金兵的铁蹄之下,人民流离失所,大量的军队在找不到上级军官的情况下溃败。

金兵入侵的时候,正是汉族节令的腊月,大家都在准备着如何过新年了。

在往常的日子里东京城早已充满了喜庆的气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而此时此刻,当听说金兵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了整个河北、山西地区,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度杀向东京的时候,这座有着一百二十万人口的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欢乐祥和的气氛,更找不到往日的灯红酒绿、悠然自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