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皇家秘辛(2 / 2)

书房里有升火的地龙,整间屋子暖融融的,小宝解下貂氅,交给进来伺候的丫鬟杏儿,问她道:“你青青姐在干什么?”

杏儿自从到府里之后吃饱穿暖,整天也没什么重活,出落得越发水灵。她笑嘻嘻道:“青青姐跟玉柔姐在一起绣嫁衣。那手工活,杏儿都看傻眼了,实在非常好呢!”

绣嫁衣?小宝顿时魂飞天外,傻笑起来。

杏儿看到他这幅形象,忍笑道:“侯爷,您就等着做新郎倌吧!关管家替您拣了好日子,说是大年初五,那天是黄道吉日,又是迎财神的日子,再合适不过。。还说让候爷您提前跟皇帝告个假。谁都知道皇上天天都要见您,朝政都要向您请教。可人生大事总该给个假,风风光光把事情办了吧……”

杏儿伶伶俐俐地说着,小宝听到向皇帝告假,后面多半没听进去,心里直发愁。不为别的,最近他一直在琢磨怎么向皇帝开口说自己要跟青青成亲。前些天顺治暗示过,说建宁对他有意思,问小宝心里是如何想的。小宝哪敢多说,好不容易青青答应嫁了,就连日子左右就这半月里,只好含混支吾过去。。当时幸好有朝政要议,顺治就此搁下,没有继续深谈。可是小宝自己心里清楚,该来的总躲不过,跟建宁的纠缠总要想个办法了局。其实细想不是不愿意对建宁负责,毕竟那丫头虽然蛮横点,倒是实心喜欢自己。问题是娶了她就不能娶青青,那是万万绝对不行的!

杏儿见他心不在焉,收拾一阵就出去了。小宝慢慢踱到书案前,忽然想到了那天在多尔衮王府密室里发现的那两张纸。

多尔衮逃亡之后,三箱子宝贝、夜明珠和这两张纸就属于小宝的了,当真神不知鬼不觉。有了空闲之后,他把这两张纸拿给书生看,不料书生却说这两张纸所写内容非同小可。。

那张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纸原来是爱新觉罗褚英亲笔书写。褚英是清太祖皇帝努尔哈赤长子,武功超群,身先士卒为太祖打下江山立下许多汗马功劳。可是不知怎的,努尔哈赤听信谗言,认为自己的长子要谋反,不但越来越提防,不满之意还溢于言表。褚英知道自己失爱于父皇,心里又急又痛又怕,在风声传来前几天,把自己历年打仗掳掠来的财宝全都转移到一处秘密所在,希望能够留给儿孙,或者在自己逃亡之后能够安稳过下半辈子。这批财宝虽不能说富可敌国,但是足够几代人衣食无忧、安稳做个富家翁过日子。。他自己打定主意要逃亡,以免不明不白死于自己父亲之手;但是又怕逃不掉,因此留下书信指明藏宝地点。信中说了很多父子之情、忧惧于心的话。

当时小宝很是纳闷,问起书生褚英后来结局如何,为什么自己从来就没听说过这个人。书生也说这是一段不明不白的历史疑案。这位褚英在皇家史馆档案中是个非常模糊的人物,只含糊提到太祖皇帝有这么一位长子,除了记载了一些功勋之外,后来的经历完全在史档中消失,之后结局如何根本没有任何记录,而且还从皇家系谱里除名,知道的人非常少。书生恰好知道这么一点点,他也对这部分内容很感兴趣。

至于多尔衮为什么没有按照藏宝图掘开宝藏,书生估计第一点是因为这藏宝图绘制得非常含糊,几句摸棱两可的话实在让人参详不透。第二,就算褚英攻城掠地,得来的财宝多尔衮也不定看的上眼,便也不这么麻烦拿着这张含糊地图到处找人掘宝。

两人谈到这里的时候,不约而同想到了清元联盟以前的山大王艾镇南。据说他是清国皇室出身,因宫廷政变才不得已落草为寇。算算他的年龄和出现在联盟的时间正好全部符合。当时两人说到这里都觉得他大概就是褚英。那时逃脱出去,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投奔了山寨,很快当上大王。这样说起来,青青很可能也是皇族嫡系。

现在褚英一系还有一个著名人物,就是敬谨亲王尼堪。他是褚英的幼子,从来没人提过他的父亲,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嫡孙。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位长子嫡孙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显赫地位,而仅仅凭军功加恩为亲王,跟皇位八杆子打不着。全都是因为褚英的缘故。

如果褚英真的就是艾镇南,那么青青和玉柔就是尼堪同父异母的妹妹。

两人议论到这里的时候都觉得匪夷所思。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实在没有真凭实据,只好日后想办法证实。至于藏宝图,小宝觉得不用理也罢。事隔这么久,谁知道那些宝贝还在不在?而且藏宝图还写得这么含糊,怎么都想不清其中的含义。

想到青青跟建宁也许一个血脉,小宝便更不愿意辜负她,再说青青才是心头第一等人物。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16px;">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