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2章 配享太庙,为汉家臣(2 / 2)

“太祖高皇帝曾有遗诏:丞相、御史大夫平阳侯参、内史安国侯陵,各兼太傅;”

“又今,丞相加兼太师。”

“往后之朝议,太师便座此椅,平阳侯、安国侯立太师左右,佐朕厘治朝政。”

“待朕加冠,再遵太祖高皇帝遗诏,罢酂侯、平阳侯、安国侯太傅之职。”

听闻刘盈这一番话语,殿内众人只下意识抬起头。

待看见御榻之上,吕雉只浅笑着朝刘盈点头,众人这才各自收拾好心中思绪,齐齐一拱手。

“臣等,谨遵陛下诏谕······”

行礼过后,曹参、王陵二人也走上御阶,分别朝御榻上的吕雉,以及太师椅旁的刘盈拱手行礼,便按照刘盈的吩咐,一左一右站在了太师椅旁。

见此,殿内众人再拜。

“见过太师,见过曹太傅、王太傅······”

至此,刘盈的‘发明创造’缓解才终于宣告完成,接下来,就都是寻常无比的章程了。

刘盈开口问:过去几年,有哪些朝公、将士,武勋达到了封赏的程度?

曹参回过身答道:代相陈豨之乱,武勋达到封侯标准的有某某某、达到封君要求的有某某某;淮南王英布之乱,又有某某某应该封赏。

而后,曹参便将早就准备好的名单呈上,刘盈却是看都不看一眼,便直接递到了母亲吕雉的面前。

待吕雉细细看过名单,对刘盈笑着一点头,刘盈又问殿内百官:这些人应当封赏,诸公可有异议?

确定封赏名单被朝堂通过,刘盈便交代曹参:着手遴选合适的封邑,并于来年开春之时行封。

再往后,便是朝公百官民主决议,定下了关东宗亲诸侯国中,空缺的官职人选。

与刘盈的预料基本一致:代、齐、燕、梁、淮阳五国,基本遵循了‘以诸侯王的母族外戚为主要考虑人选’的原则;

同时失去傅宽、曹参两位王相的齐王刘肥,也如愿得到了新的王相:小舅子驷钧。

而赵国的太傅、相国、内史、中尉,则都被非吕姓的吕党分子瓜分,太后吕雉得以借此,将北方的兵权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到这里,这场大朝仪的戏肉,基本就已经结束,朝臣百官再扯两句‘陛下当勤学多思,不负高皇帝众望’之类,这场大朝仪,也就可以结束了。

但不知为何,在刘盈、吕雉母子都沉默之后,殿内百官朝臣却并没有开启预定的章程,而是各自低下头,摆出了一副‘太后、陛下是不是还忘记什么事了’的神情。

见此,始终端坐御榻之上,自甘为刘盈背景板的太后吕雉,也终是缓缓从御榻上直起了身。

“前时,长安民有风闻,言太祖高皇帝遗诏,欲皇帝年十七而加冠亲政。”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赶忙打起精神,虽还是一副闭目养神的模样,却又都纷纷竖起耳朵,生怕错漏哪怕一个字!

就见吕雉略有深意的在殿内扫视一周,又看了看御阶中段,那一坐、二站三道背对着自己的身影。

最终,吕雉温和的目光,终还是停留在了刘盈英姿勃发的面容之上。

“太祖高皇帝驾崩之时,酂侯、平阳侯、安国侯等,皆于榻前。”

目光满含期翼的对刘盈一点头,吕雉便正过身,望向殿内百官时的面容,尽显雍容慈蔼。

“太祖高皇帝确言:使太子继皇帝位,年十七行冠礼,大婚,而后亲政。”

“今皇帝即立,自无枉顾先皇遗诏之由;吾太后之身,更不敢有损太祖高皇帝遗德。”

“皇帝年今十六,复一岁,便当遵先皇遗诏,而行冠礼。”

说着,吕雉便再次侧过身,望向身旁的宝贝儿子刘盈。

“此一岁,皇帝当临长信,参听政务,习学治国之道;吾随皇帝身旁,以解皇帝之惑。”

“待明岁,皇帝便当独临朝议,吾,亦当退居未央,享儿孙绕膝之乐······”

听闻此言,刘盈只赶忙一躬身:“母后言重。”

“儿闻治国之道,习无止境,又儿年幼,恐有不当之举,而损太祖皇帝之德。”

“望母后悯儿年弱,常临朝议,以指儿之不敏······”

却见吕雉淡淡一笑,不置可否的回过身,再度望向百官朝臣。

“即皇帝即壮,诸朝公当广觅德行俱佳之良家女,以实后宫。”

“待明岁大朝仪,便当筹措皇帝之冠礼;又椒房无主,当立贤者主后宫,以使躬蚕之礼得行。”

闻言,殿内百官又是齐齐一拜,却根本没敢把吕雉这句话当真。

躬蚕之礼,值得是皇后躬蚕礼,即每年开春之时,皇后会召公卿百官家中的妻室入宫,剥茧抽丝,搓线织布。

与之对应的,是在同一时间,由天子带领朝臣百官于宗庙外行的‘躬耕礼’,即带领百官亲开籍田,以劝天下民农耕的典礼。

躬耕之礼,自然是不在话下——天子、百官到场,再在奉常礼官的指引完成即刻;

但躬蚕礼要想施行,却需要皇后亲自立起蚕室,并召百官公卿的妻子入宫。

简单来说,便是没有皇后,就无法施行躬蚕之礼。

而吕雉此番,虽然说的是‘皇帝快成年了,加了冠就要立皇后了,大家伙帮忙寻摸寻摸,看谁家有好姑娘还没嫁人’,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句客套。

就好比历史上的每一位帝王,无论多么坚决的决定了某事,都要问一句‘诸公以为如何’一样。

盖因为按照礼制,皇后、太子的册立,几乎是由太后一言而决,除太后之外的人,包括皇帝,都根本没有插嘴的权力!

哪怕是皇帝,都无法确定谁做自己的皇后,又由哪个儿子做自己的继承人,就更枉论身为‘外人’的朝臣百官,去对天家的家务事指手画脚了。

所以,几乎是在吕雉这句话道出口的那一刻,殿内百官朝臣,便都听明白了吕雉的意思。

——皇后的人选,哀家已经找好了,就是不好主动开口;你们如果识相,就赶紧把这个哀家选定的人选猜出来,并牢牢记在心里!

等明年,哀家颁诏立后的时候,要是谁敢叽叽歪歪,又或者是说什么‘这女的谁’之类的话,别怪哀家不给你们留情面!!!

回味过来这层潜台词,众人自然是屁都不敢放一个,甚至已经够人转动脑筋,开始推测起了皇后的人选。

“吕氏女?”

“应当不是。”

“元勋女?”

“也不大可能······”

一时间,殿内百官的思绪,便都被名为‘猜猜皇后是谁’的游戏所占据。

而在御阶之上,刘盈平和淡然的面庞之上,一抹微不可见的无奈一闪而逝。

不知是捕捉到了刘盈这一瞬间的神情变化,还是看透了刘盈心中的疑虑,吕雉只温笑着坐回御榻之上,又朝刘盈稍一点头。

待刘盈将上半身稍靠过来写,吕雉才微微一笑,附身于刘盈耳侧。

“嫣儿,非鲁元所生······”

“若非如此,吾亦不当有此念······”

听闻此言,刘盈纵是有意克制,也没能抑制住一抹骇然,在脸上一闪而过!

不敢置信的看了看吕雉,见吕雉只一副坦然至极的神情,刘盈终是稍舒一口气,旋即由衷的对母亲一拱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儿臣,谨奉诏······”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