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8章 安国侯臣陵,昧死百拜!(2 / 2)

因为蹲在路边吃饭,不是什么难事;

而蹲在田边啃窝头,却是能最直白展露出立场的方式。

所以说白了,对于刘邦‘不拘小节’‘不苟于常礼’,如今汉室的百姓只觉得:嗯,这人靠谱,很真实,确实是从俺们之间走出来的;

即便真的有人指责刘邦‘不尊礼制’,也终归是一些齐、鲁儒生的个人见解,对于主流舆论的影响力,不能说差强人意,也只能说是从不曾存在。

至于朝堂之上,公卿百官、元勋功侯之前,对于太祖刘邦的评价,或许在暗地里也有些‘分歧’;

但最起码,在‘陵邑制度’这件关乎社稷安稳的国策之上,朝堂的评价也出奇一致;

——合该太祖高皇帝兴兵抗秦,又灭项籍而得天下!

只要是个有见识、有学识的人,无论这个人有多么恨刘邦这个人,也绝对不可能去诋毁刘邦一手推行的陵邑制度。

外人如此,身为元勋功侯、当朝内史的王陵,显然也不例外。

听闻刘盈这一声莫名其妙的感叹,王陵先前悬着的心也稍放松了些,但望向刘盈的目光中,却仍是一抹肉眼可见的疑虑。

王陵看得明白:刘盈之所以借陵邑制度,莫名其妙引出后面那句‘有我父皇是天下的福气’,本意不过是想表明态度;

——父皇的陵邑制度,是很好滴~

——这么好的东西,朕绝对不会抛弃不用滴~

但多年来的经历,却让王陵并不愿意这么轻易地相信:仍未年满二十岁的天子刘盈,真的没有废黜陵邑制度的打算。

想到这里,王陵便忧心忡忡的侧过身,对刘盈稍拱手一拜。

“陛下所言甚是。”

“往数岁,臣闻民间有言:功高莫过于太祖高皇帝;”

“太一悯民,降太祖高皇帝以安天下,确如陛下所言,乃苍生、黎庶之万幸!”

面不改色的给已故太祖高皇帝刘邦递上一堆彩虹屁,王陵便极为突兀的将话头一转。

“太祖高皇帝在位凡十二载,若论其政于天下、社稷最善者,莫过于陵邑之制;”

“得陵邑之制在,必可使吾汉家永不为地方豪强所羁绊,使宗庙、社稷得安,延绵万世而不绝。”

“只今,陛下因欲养民,而使安陵、安陵邑皆止建······”

说到这里,王陵便明智的止住话头,嘿笑着对刘盈再一拜。

“臣口愚,一时失言······”

看着王陵面上的那抹自责,刘盈却是丝毫没有当真,只僵笑着侧过头,暗地里腹诽起来。

但腹诽归腹诽,明面上,刘盈还是要强撑出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情,并抓紧在心中盘算:该怎么跟王陵这个倔牛解释清楚,自己真的没想过废除陵邑制度······

见刘盈这般作态,王陵自也是大致猜到:刘盈本意上,大概率并没有废除陵邑制度的打算。

毕竟再怎么说,这位也是被太后吕雉亲自养大,手把手教出来,又安心将朝政尽托其手的‘天才’。

陵邑制度对汉室的重要性,刘盈不大可能不明白;太后吕雉,也不可能允许一个不明白陵邑制度重要性的二货,在自己仍在世的情况下染指朝堂大权。

但为了保险起见,为了保证刘盈永远都不会生出那样愚蠢的念头,王陵还是决定:要给刘盈打一针加强针。

“陛下。”

莫名严肃的一声轻呼,王陵的面容之上,便已带上了满满的郑重,以及些许神圣的使命感。

“陵邑之制,本意曰:强干弱末;乃宗庙、社稷之首重,乃仅次农耕之国本!”

“太祖高皇帝弥留之际,亦曾几次三番言于臣,及已故酂文终侯、平阳侯等老臣:陵邑之制,绝不可废!!”

“已故酂文终侯尚在之时,更曾于太祖高皇帝当面断言:陵邑之制若废,则五十年之内,汉必亡!!!!”

神情满是严峻的说着,王陵望向刘盈的目光中,更是隐隐带上了一抹说教之色。

“臣自明白:陛下令止安陵、安陵邑诸事,乃欲养民数岁,而后提兵北上!”

“然陛下可曾试想,若此事为朝臣之奸佞、功侯之小人闻之,该当若何?”

“——若日后,果真有乱臣贼子二三人,于陛下耳侧谗言蛊惑,以劝陛下废陵邑之制,该当如何是好?!!”

“陵邑之制,乃吾汉家欲强干弱末,镇豪强富户之家赀、权势,而使耕地之农得以自保。”

“太祖高皇帝曾言:豪强、任侠皆犹杂草,除之不绝;又以陵邑之制强镇豪强,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今陛下诏书一纸,令止安陵、安陵邑诸般事务;待来日,自也可一纸诏书,复起安陵、安陵邑。”

“然若后世之君,有年弱无势而继位者,又恰逢朝中权臣奸佞当道,陛下今日之所为,岂不为此奸妄来日,欺吾汉家后世之君、掘吾刘汉万世根基之‘故事’‘先例’?”

毫不隐晦的将心中的担忧尽数道出,王陵便不顾随行数十名官吏、几百名禁军卫士的面,朝刘盈沉沉跪下身。

“内史安国侯臣陵,顿首顿首,昧死百拜!”

“恳请陛下:于安陵、安陵邑之止建事,再三斟酌!!!”

言罢,王陵便在刘盈满是惊骇的目光注视下,不顾身旁阳城延的搀扶,也丝毫不拖泥带水,决然叩首在地!

而在王陵身前,看着当朝内史,年近七十岁的安国,在自己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儿皇帝’面前跪地叩首,刘盈的面上神情,也终是五味陈杂起来······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