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一章 风波(2 / 2)

唐朝笔记 羽外化仙 0 字 2021-10-13

赵吴氏再次和十二娘见面,态度比之前更为客气,对十二娘的感激是诚心诚意,并不觉得客套。十二娘也不跟她生分,直接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p>

“能有这样的造化,实是我没有料到的,这是百卉阁的福气,姐姐不必如此谢我。只是如今祥瑞之说被传的越来越玄乎,我怕过犹不及,还请姐姐多注意一些,千万不要被皇家琐事给缠了进去。”</p>

听了这个话,赵吴氏神色凛然,想到了他公公对丈夫说的那番话……</p>

赵大郎偷偷开花店的事情,赵老爷是知道的,但因为书香门第不愿与商贾直接有关联,所以面子上一直装作不知道,任由赵大郎夫妻私底下去弄。</p>

一向不插手花店之事的赵老爷头两日突然找到赵大郎,与他说起朝廷上的事,言语中的意思就是沛王如今之势几乎要盖过太子,他恐怕会生出事端。</p>

赵大郎自然知道父亲在担心什么,仔细听训之后去百卉阁里要求众人决不可拿祥瑞造势,纵使有人说起来,也要尽量推掉之间的关系,毕竟当初拿祥瑞说事的是沛王府上的人,而不是他们百卉阁的人。</p>

赵吴氏回过神,发现十二娘跟他公公担心的是一样,觉得这个女子有高瞻远瞩的眼光,看她与之前更为不同。</p>

皇家之事,两人不敢妄自议论,点到即止。</p>

而王家的小书房里,王勃、王励两人凑在一起也在议论这个事情。</p>

“元之说沛王刚从宫中搬出来自建王府,就弄出这样的事,恐被谗臣拿去说嘴,离间了太子之间的兄弟之情,但是唐子甫却说此乃顺天应命,不必担心这些莫须有的事。”王勃一脸忧虑的说。</p>

王励点头道:“元之的顾虑有道理,圣上今年一连两次对沛王大肆封赏,他如今是所有皇子中风头最盛的,若有人故意生事,风波再所难免。沛王年幼,又是皇上皇后最宠爱的儿子,就算追究起来,也不会轻易贬斥他,一定会从身边之人下手,你跟元之要当心,该劝谏的话还是要说,不然真出事落到你们头上就不好了。”</p>

王勃点点头,姚元崇也跟他商量过,他们两人该说的都说了,但是沛王认为他跟皇太子感情亲厚,断然不会出现他们担心的情况,加上唐子甫在旁怂恿,两人已是劝不回来了。</p>

所谓物极必反,不出半月,就有谏臣弹劾沛王的实封食邑与太子比肩,奏请皇上削减。</p>

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只有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p>

沛王虚封食邑两万户,实封八千户,太子虚封食邑三万户,但实封也仅有八千户。何况沛王的食邑多为扬州这类物华天宝的地方,更显得皇上偏爱。</p>

沛王初次被卷入朝堂之争,显得非常受打击,他与皇太子都是感情用事之人,彼此感情很好,但因为立场,却身不由己的渐渐走远。为了避嫌,沛王进宫的次数少了,人前露脸的机会也少了,转而玩起了斗鸡,虽有人劝谏,不想看到他不务正业,但更多人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p>

这事儿沸沸扬扬的闹了一阵,皇上皇后心情十分烦闷。</p>

适逢八月盛夏,苏定方将军在高丽大捷,围平壤城的好消息传回,顺利化解了朝堂上的郁闷之气,众人的注意力瞬间被引到战事之上,食邑的问题就这样被刻意压了下来。</p>

朝堂之上的事情,与十二娘并无什么干系,稍有牵连的百卉阁与姚元崇、王勃,也各有打算,一切都相对相安无事。</p>

之前金钱绿萼梅得到的封赏,百卉阁分了十二娘一半,她现在也算是小有资产,在她不知不觉把结香草庐的四只箱子装满之后,燕娘再也没有管束过她花钱之事,反而心疼起她,让她不要因画画赚钱而把自己累到。</p>

而高夫人因为沛王的原因,对十二娘温和不少。就在一切静好之时,高家内部却发生了一件小事……</p>

闷热的夏夜,十二娘开了窗,打着扇子在房里慢慢踱步,燕娘在一旁拿着针线做活计,一边与她说着家常,正说到六娘今日回来探望大夫人,特地给十二娘带了一盒香粉的事,两人忽然听到院门被敲的砰砰响,并伴有女子的呼叫声传来。</p>

“十二娘,救救我,救救我……姑娘……”声音紧张而凄厉。</p>

十二娘大惊,从窗边向外看去,阿兰已经跑到了门边,隔着门紧张问道:“谁、是谁?”</p>

“阿四,我是阿四……”</p>

————</p>

【小羽:十二娘的处境要发生本质变化了……】***(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