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六章 争辩(2 / 2)

唐朝笔记 羽外化仙 0 字 2021-10-13

十二娘安慰道:“你现在明白就行了,有大姐在,自不会让你吃了亏。”犹豫道,“只是,你真的想嫁给崔贞慎?”</p>

十二娘仍旧有些不死心,想劝十一娘再想清楚一些,可十一娘笃定的说:“慎郎待我一片真情,我怎么能负了他?”</p>

自古劝和不劝离,两人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十二娘实在没办法再说下去,只好闭口不提这件事。各人自有缘法,她控制不了那么多,只能在心中乞求崔贞慎能够长久的对十一娘好了。</p>

果不出两日,崔夫人亲自带着礼物上门来赔罪,为崔贞慎的孟浪无礼,也为王母庙里的不愉快。</p>

高元娘虽然拿了些姿态,但并没有为难崔夫人,客客气气的讲和,然后把人送走。</p>

在高元娘为十一娘的婚事操心时,十二娘的关注放在了二月初九开始的春闱之上。</p>

王励第二次参加春闱,比去年那次的态度认真许多。一大早,十二娘跟着王勉、王勃两人把王励送到考院外面,说了些鼓励和宽慰的话,见他走进考院,三人才折返。</p>

王勉难得跟十二娘共处,在回家的路上,他带着一些忧虑的向十二娘说到:“我这几日跟同僚吃酒,听他们说了一件事,不知真假,想问问你。”</p>

十二娘点头问道:“是什么事?”</p>

“听说崔丞相之孙崔贞慎在歌舞坊里说高家十一娘的一管好声音唱的比头牌薛小玉还好,惹的众人争相打听十一娘的事,竟有人问到我面前了。”</p>

十二娘的脸色白了几分,难以置信的问道:“崔贞慎真的当众这么说?”</p>

王勉点头,追问道:“他真的认识十一娘?”</p>

十二娘虽未答话,但看她的表情已知道答案。</p>

王勉感叹道:“看来外面说的都是真的了。”</p>

十二娘紧张问道:“外面都说些什么?”</p>

王勉说:“听说崔家为了十一娘吵的不可开交,崔贞慎心怡十一娘,但崔夫人迟迟不愿提亲,崔老夫人心疼孙子,与崔夫人起了争执。”</p>

十二娘心中五味陈杂,不知崔贞慎是嘴上没把门的还是他故意为之,怎么这样的事传的外面都知道了。若亲事说成了便罢,众人也许会说他们一往情深,天作之合,若没有成,置十一娘于何地?他这是在釜底抽薪,逼迫崔家和高家吗?</p>

忐忑的观望了几日,崔家最终还是托付周夫人前来提亲纳采。元娘借口父母不在近处,自己做不了主,暂且将此事拖了下来。一方面她给波斯的大夫人、大老爷送了急书,一方面让崔家的人觉得高家的女儿也不是想取就能娶的,把姿态做足而让人拿不到错处。</p>

得知崔家前来纳采,十一娘心花怒放,连绵两个月的低落情绪终于过去,竟然主动去找柔娘和萍娘学针线,见她这样积极,元娘和十二娘都是气不打一处来,可又能怎样呢?</p>

在等波斯那边的消息时,眨眼到了三月中旬春闱放榜的时间。王勃大清早陪着王励在贡院南院等放榜。一榜共二十六人,王励考了十六名,进士及第!</p>

兄弟两人喜不自禁,不过片刻,新进士及第的泥金书帖就送到了王家,王家举家欢庆,炮竹立即点了起来。</p>

王励四处拜谢恩师、考官、亲朋,还要进宫参加探花宴、鹿鸣宴等筵席,忙碌而欣喜,王家后院里也是一片热闹。</p>

二夫人吴氏大着肚子从床上走下来,张罗着摆喜酒的事情,煕娘在旁服侍的胆战心惊,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各种事情忙碌,煕娘照顾不暇,迫于无奈,她请了柔娘、萍娘和十一娘、十二娘四人到吴氏身边照顾,一心安排喜酒和接待宾客的事情去。</p>

十二娘专程请了假在家,四个女孩儿每天天亮就到吴氏房中照顾,说是照顾,其实只是陪着吴氏说说话。十一娘跟着王家姐妹做针线,十二娘拿着书念给吴氏和众人听,时不时再闲聊几句,倒也惬意。</p>

待三月过去了,各种宴请也停歇下来,王家两位长辈就开始为王励的任职操心,希望他能够留在长安,在六学二馆谋个差事,既不用离家,又可以专心做学问。</p>

但元宵节之后,王敬刚刚补了门下省拾遗的空缺,王家再托人就有些不便。</p>

王励知道家中的情况,主动与二老爷说:“若吏部让我外放,我觉得也不错,男儿志在四方,我想出去走走看看,若能造福一方百姓,更是好事。哥哥们都在长安,有他们在父母身边尽孝,我很放心,只希望爹娘原谅孩儿的不孝。”</p>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