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遗产(2 / 2)

唐朝笔记 羽外化仙 0 字 2021-10-13

虽然是普通的生辰赏赐,但昭示了武后对他的支持,得到了这个最大的倚仗,姚家旧属又有何可担心?</p>

十二娘说道:“你即已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日后必定能够带领他们作出一番业绩,让他们对你臣服。”</p>

姚元崇抿嘴笑着说:“有了他们的支持,姚家定然能够继续光耀门楣,我和母亲回归陕州祖宅的那一天,也不会太远。”他看着十二娘,眼中迸出火花,一字一句的说:“待那时,我必将风风光光的迎娶你过门!”</p>

十二娘微微抬起下颚,忍着心中的欢喜,说:“我嫁不嫁还不一定呢,看你的表现咯!”</p>

这句话却让姚元崇急了,忙说:“十二娘,誓言犹然在耳,你必定是要嫁给我的!”</p>

看他焦急的样,十二娘知道自己“轻浮”了,在姚元崇心中,感情之事不是能当作儿戏来说的。</p>

“知道了,还有好几年的事,你现在挂在嘴边说什么!”</p>

姚元崇看十二娘不好意思了,吃吃的笑了几声,也觉得自己太焦急孟浪了。</p>

十二娘虽是信任他,但在今天知道了很多内幕之后,有些顾虑的问道:“姚家……一直以来在为皇后做什么事?”</p>

姚元崇沉思了几分,认真的说:“明的暗的,好的坏的都有,我现在涉世尚浅,皇后用我次数也不多,一时半会儿我也不能妄言。不过父亲对我说过,皇后此人胸怀大志,不同于寻常之人,她身在后位,于唐有利也有弊。若有良臣辅佐,她可造唐之盛世,若有奸佞当道,则必乱我唐江山。父亲直到死时,任在叮嘱我这一点,要我辨明时势,将来做个贤臣。”</p>

他既然已有这个信念,十二娘就不用多说什么,只鼓励并确定的说道:“你一定可以的!”</p>

姚元崇听她这般说,更多了几分自信,看到她的微笑,便觉得整个世界都在眼前,有说不出的笃定和安心。</p>

**</p>

按照皇上和皇后往年的习惯,秋至之后就要回长安,但今年因皇上的病情好转,他认为与白马寺的福佑和洛阳的风水有关,所以决定就在洛阳过年。</p>

此消息一经传回长安,许多事情就发生了变化。王孙公侯、朝廷重臣过年要进宫朝拜,皇上既然在洛阳过年,那么他们也得准备在洛阳小住,纷纷收拾起自家在洛阳的别业,以待年关。</p>

而留守长安的太子李弘也写了奏折来,请示过年的安排。</p>

在众人以为太子也将到洛阳宫过年时,武后向李治请示,说她最近身体疲惫,想把所有政事都交给太子打理。</p>

高宗惊讶不已,他见武后处理政事如鱼得水,朝臣中的反对声越来越大,他本就在为此事担忧,岂料武后主动放弃一切,他欣喜都来不及,又怎会拒绝?</p>

一封圣旨传回长安,太子李弘从形式到实质开始监国,而李治和武后则在洛阳修养,时常开宴摆酒,忽然之间过的异常轻松。</p>

</p>

可十二娘作为武后的贴身女官,她知道每晚武后临睡前,都会翻阅宫外传来的信息,长安发生的每一件事,都逃不过她的掌控,而为她搜集信息的人,绝大部分来自于姚家的人脉。</p>

不论是武后要给姚家下令,还是姚元崇要呈递消息上来,都是十二娘作为中间人转达。这一来二去,宫中的人见十二娘成了武后最信任的人,对她越发客气,平时的言语中也带着讨好,或是些许好奇的打探。</p>

因宫人待她的异状,让十二娘越来越不愿意跟他们多说话,每次只是淡淡的笑着,却不言不语,只有在七娘或者馨娘面前,她才会多言几句。</p>

悄然到了冬季,洛阳下了大雪。因李治不能见风,帝后招了沛王和英王到宫中作陪,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聚着,不谈国事,十分之难得。</p>

沛王、英王向帝后二人说着洛阳城中的事,房玉馨在旁亲自伺候茶水,十二娘跟在旁边帮忙。两人走到茶房去添热水时,房玉馨轻声说道:“师傅和嘉娘都来洛阳了,你知道吗?”</p>

十二娘之前没想到她们,听馨娘这么一说,曹神医要伴驾留在洛阳,那曹家人自然是要来洛阳过年了。</p>

“哦?几时来的,你见过嘉娘了?”十二娘问道。</p>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