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你活该!(2 / 2)

红旗 浪子刀 0 字 2021-10-14

李保田还有点事,得回科里一趟,这一次就由杨致远负责做向导,带着杨少宗和赵大军在厂子里转悠一圈。现在像长江市电冰箱总厂这样的省级国营大厂就是集体中国人最向往的旅游景点,平常没有介绍信连大门都进不去,更难得能在整个大厂子里参观一遍。</p>

和其他那些省级、市级的国营大厂一样,长江市冰箱总厂也几乎就像是一个小社会,在安庆门一带占地近1.4万亩,不仅有十几个下属企业公司,四十多个车间,还有自己的医院、电影院、学校、印刷厂、锅炉站、供销社、菜场、澡堂,现在甚至连自备电厂都有。</p>

除了火葬场,其他一应俱全,厂里下设的大量小企业还能生产冰棍、汽水、棉被、家具,宽阔的大公路横纵在厂区中,不远处是百余栋居民楼组成的生活小区。</p>

这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公社。</p>

只要你进了厂,你这一辈子都衣食无忧了,不用担心任何事,孩子读书是免费的,医药费报销。</p>

这或许也能算是杨少宗最美好回忆的一部分。</p>

这里确实值得人们憧憬,有着漂亮的集体小区和各种各样的福利,人们不担心住房、教育、医疗的问题,生活也没有折磨着他们。</p>

杨致远尽着责任的做向导,最后才带杨少宗去冷库组装车间参观最重要的事项——冰箱总厂从日本引进的生产线,包括压缩机在内的工艺都是日本早已淘汰的技术,但在国内却是真正的领先工艺。</p>

杨致远指了指生产线上一套绿灰色的压缩机,和杨少宗道:“根据你们报批的冷库容积,我们打算给你们提供这种50匹的半封闭压缩机,这是日本三菱电机社转让的技术,最大功率就是50匹,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多台构建较为大型的冷库。咱们厂有更大功率的压缩机,那还是七十年代的军工项目,噪音大,功效低,技术也落后很多,根本不适合企业需求。”</p>

杨少宗忍不住的问道:“贵厂后续就没有研究吗,光靠日本人提供的生产线又有什么意义呢,咱们中国人还是得要有自己的技术吧?”</p>

杨致远听着这话便沉默了片刻,扶了扶自己那厚实的眼镜框和杨少宗苦笑道:“如果不是七十年代太混乱,咱们现在和日本人也未必就有这么大的差距。83年的时候还准备搞新项目,引进日本的生产线之后就暂时中断了。国家目前没有新计划,咱们厂子是跟着国家的计划走,国家不提,咱们也就都不说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吃透日本人的这套技术。”</p>

杨少宗若有所思的问道:“能吃透吗?”</p>

杨致远看了杨少宗一眼,感觉他问的有点多,但还是答道:“得花点时间和人力,光靠几个人是琢磨不透的……其实说这些也早了,咱们就连这套生产线也是在搞组装,主要零部件都得依靠进口,所以这个价格也是很贵的!”</p>

这话基本可以理解为“杨致远觉得吃透这套技术是最重要的事情,但除非是国家有要求,厂领导是不会想到的,也没有投入人力和时间”,不仅如此,原先像杨致远这些搞技术研发的技术骨干都陆续成了搞客户服务,利用一些简单的参数帮客户设计一下冷库的大小、功率和所需要的机型。</p>

杨少宗只能是一声唏嘘。</p>

技术科就在压缩机车间的不远处,两人就近去了一趟,将冷库的大小和功率都算了算,设计容积是30m40m3.5m,肉类吨位1700吨,机房额外需要单独建库保护,需要用2台50匹半封闭压缩机组成的压缩机组。</p>

杨致远在纸面上进行了一番计算后给杨少宗做了一个预估的报价,算上机械设备和基建的总金额预计要超过10万,关键是从日本进口的配件价格很高。</p>

如果采用老式的国产六十年代工艺压缩机,价格倒是可以砍掉很多,可不管是效率、噪音和后期维护,特别是耗能上都不划算。</p>

杨少宗考虑了一下,最终还是同意采用三菱技术。</p>

国内在这个时期能生产制冷压缩机的企业真是凤毛麟角,一只手可以数得过来,两大直辖市各有一家,长江市是第三家,由此可以想象长江冰箱总厂现在的日子有多滋润和红火。</p>

和绝大多数的国营大企业一样,大锅饭根本不是长江冰箱总厂陷入破产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主要是三点,一是市委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瞎指挥,二是厂领导缺乏市场竞争和现代企业管理意识,三是盲目扩张和大兼并,特别是在上级政府部门瞎指挥下的大兼并、乱兼并。</p>

很多年后一谈国营企业改革,精英们就大谈搞活企业机制和大锅饭。</p>

其实在93年到96年的国企大破产的风波中,89年至93年期间的骤然大冷骤然大热的国家金融政策,以及政府部门的胡乱指挥才是最主要的原因,避谈各级地方政府的主导因素,只谈职工素质和体制问题是不对的,也是避重就轻。</p>

在88年到98年这个阶段的国营企业搞的好,地方政府就会瞎指挥,国营企业搞的差,地方政府就会瞎卖,将几千万的固定资产以不足几十万的价格卖掉的例子比比皆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