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现实很骨感(2 / 2)

红旗 浪子刀 0 字 2021-10-14

只不过,洛?肉联厂的辉煌很短暂,甚至是只持续了一年,因为原材料不足和猪肉涨价等因素,很快就将净肉率标准降低,最后一度变成了面棍。</p>

旗山肉联厂的情况比他们还要糟糕,达到六十条生产线后,旗山肉联厂在原材料……特别是生猪供应上已经面临了很大的问题。</p>

1988年,中国全年的生猪饲养总数是34222万头,江东省约占1.73,旗山肉联厂今年的总需求最少也得是100万头,明年更可能达到300万头。</p>

本省可供调剂的供应量是绝对不够的,因为省计划委不可能将本省居民供应肉转移给旗山肉联厂使用,省计划委已经向中央计划委打报告,紧急申请从周边各省抽调生猪。</p>

生猪供应是个大问题。</p>

在这一次的经济例会上,杨建林就在和杨少宗诉着这个苦,为了跑生猪和其他原材料,他都瘦了一圈,几乎每周都要去一趟省里,周边各省的农垦系统也是经常去。</p>

杨少宗只能是将双手一摊,问题大到了这种程度,那也不是他能解决的。</p>

旗山肉联厂有问题,其他单位也未必就没有问题,旗山养猪场现在是把量的问题解决了,可里面的苏联大白猪及其本土改良猪系的猪源比例太大,以后至少要花费四五年的时间才能逐步淘汰。</p>

苏联大白猪的问题主要是有可能爆发猪蹄疫,一旦爆发就会大规模的传播,目前还缺乏较好的控制手段和防范措施,在大规模养殖中,这更是非常致命的缺点。</p>

当然,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及时隔离,一般也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损失。</p>

这就需要旗山养猪场的技术人员加强生猪管理了,特别是这么大规模的从各地抽调猪源,很有可能将携带病菌的猪种也带过来。</p>

旗山煤矿厂目前要抽调一大笔资金进行增产投资,暂时不能对外抽调资金扶持其他企业,正准备快速扩张的旗山饲料厂就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p>

还好旗山肉联厂目前的资金也比较充足,可以抽调出一笔资金继续支持旗山饲料厂发展。</p>

在杨少宗和其他人讨论这些问题,动则就谈到几百万、几千万的数字让吕海丰颇是嫉恨,他现在才知道杨少宗这个经济办到底掌握着多大的实权。</p>

如果他要早知道是这样的情况,他宁可不当这个社长,也要挤掉杨少宗出任经济办的主任,这可是多么厉害的位置啊,每个月过手的资金都有四五百万之多。</p>

嫉妒归嫉妒。</p>

现实很残酷。</p>

吕海丰终于意识到整个旗山公社的大权基本是控制在杨少宗手里,他和杨少宗要车用,和杨少宗抽调款子装修办公室……这不都是捅了马蜂窝吗?</p>

今天要谈的事情特别多,整个会议开了近两个小时,杨少宗才将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捋顺了。</p>

估计暂时是没有更多的问题,他又和赵瑛叮嘱道:“饲料厂的发展对养猪场至关重要,你就负责主抓这个项目,后面一定要跟得更紧一些,只要是有资金上的缺口,你就要尽快的通知我。”</p>

赵瑛很专心的点着头,道:“我盯的可紧了,马老都快要厌烦我整天跟着他问东问西呢!”</p>

“没有,没有啊,赵瑛同志绝对是冤枉我啊!”</p>

马老匆忙解释起来,又摊开手道:“各位老同志们,年轻的同志们,您说有瑛子这么年轻的小丫头跟在后面搞工作,那可不是挺乐呵的吗?”</p>

“哈哈……!”</p>

大家一笑而过。</p>

赵瑛也笑道:“我开玩笑的!”</p>

杨少宗笑一笑,他也觉得马老不是那种会藏私的人,环视一圈,他这才问道:“大家还有其他的问题吗?有问题就抓紧说出来,我这一次去省里至少要呆两三天,到时候找我一起来协调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p>

大家相互看着。</p>

问题总都是有的,而且不止一个两个,但都是他们该负责的事情,真正需要提出来让经济办和杨少宗解决的问题就不多了。</p>

在现有的大环境下,一个刚成立半年的肉联厂想要实现年产值破几个亿容易吗?一个养猪场想要实现三十万头的存栏量容易吗?</p>

不容易。</p>

这两个是最不容易的,也是杨少宗真正想要攻克的问题,其他的饲料厂、养牛场、煤矿厂的问题都要简单一些。</p>

见大家暂时是真没有其他的问题,杨少宗就道:“那行,咱们这一周的工作会议就先结束,有新问题随时再联系,再解决。我下午要去省里出差,这段时间,孙副主任会留在公社,大家有事就直接找他,或者是直接找书记和秦大驰副书记解决问题。”</p>

“行,行!”</p>

大家一阵同意的点着头,像曾老、郭老这种不用承担直接承认的返外聘专家,他们就要轻松一些,还坐在会议桌前相互抽着烟,谈一谈。</p>

在大家逐渐离开办公室后,杨少宗继续整理自己的工作笔记,将每一个日程安排都看清楚,想清楚。</p>

杨建林在会议上问了一个问题……现在连饲料厂的资金抽调都挺困难,如果还要在这个时候上酒厂项目,启动资金和后续的投入资金从哪里来?</p>

杨少宗没有回答。</p>

因为他不方便回答,这一次去省里,他要和陆达强秘密谈一次。</p>

88年5月,国库券已经开始了试点兑换,陆达强在淞州等地套现了5.76亿国库券,从中净赚了2.33亿。</p>

如果可以,他想从陆达强那里借一笔款子用于旗山酒厂和旗山饲料厂的全面启动。</p>

80年代毕竟还是属于搞倒卖的,做什么都不如倒卖赚钱,90年代才属于制造业,2000年以后则属于房地产。</p>

富旗公司从去年10月份开始做国库券的倒卖生意,翻翻滚滚到现在,等到5月份就聚敛了5.76亿的国库券,毛利润是80,6块钱就能买到面值10块钱的国库券。</p>

如今虽然是在几个城市进行试点收购和流通,在全国范围内,国库券的收购价仍然在很低的水平,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6换10,5换10也都不罕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