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省党校的新机会(2 / 2)

红旗 浪子刀 0 字 2021-10-14

杨少宗决定抓住这个机遇,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商机。</p>

聚餐结束后,大家回到宿舍,很多学员都聚在一起打桥牌,杨少宗则单独给郑树桐和旗山服装总厂的张鼎光打了电话,让他们尽快来省里和他谈一谈新的变化。</p>

第二天,这一次的学习研讨班的三十多名学员都到齐了,下午举行了一个开学仪式,随后就开始进行分组。</p>

省党校的这个学研班在选调的时候主要考虑江南、江中、江北和省委机关四个部分,学员在党校也是按这个形式分组,每个组七八个人。</p>

这个学研班的班主任是由省社科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部主任李兆棠同志担任,正好李兆棠和杨少宗、韩雪峰等人比较熟悉,就让杨少宗担任江北学习组的组长。</p>

正式开课后,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有一个课题,晚上则是学员分组自行讨论,第二天要按组提交一份学习研讨报告,做为学员评分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p>

几天后,郑树桐和张鼎光一起抵达省里,就住在附近的迎宾楼宾馆,杨少宗立刻乘着中午休息时间开车过去和他们见面。</p>

张鼎光今年四十七岁,原先是江西共青服装总厂主抓生产的副厂长,卫州纺织学校毕业,之所以能讲这个人请到旗山服装总厂也是一个很特别的事情。</p>

当时,杨少宗在管委会内部讨论筹办一家服装厂,在穆店坡、集庆村一带建设新的工业集中区,以纺织、服装、玩具、家纺等为产业链,做好这个规划后,他们就在《中国纺织报》上登了一篇招聘广告,招聘总经理一名,副总经理两名,车间主任4到7人,服装设计员5到10人,给出的待遇是总经理年薪一万保底,按净利润的1%另行计算责任奖金。</p>

招聘广告刊登后,全国有很多纺织大厂的厂长、副厂长打电话过来求职,最终是杨少宗在十几个合适人选中挑出了张鼎光。</p>

在目前的旗山服装总厂中,张鼎光自行从江西带了一名副总经理和两个车间主任过来,还有几个技术主管,其余的人主要是在江东省内统一招聘的,只有几个服装设计员是来自深州。</p>

能够将他们聘请过来,旗山服装总厂唯一的优势就是能开出高薪,而且也不是民营个体户,进了旗山服装总厂,档案都可以集中安置在宁州、淮海或者长江市。</p>

此时的旗山服装总厂刚将厂房建起来,设备还在引入过程中,并不具备大规模投产的可能,绝大多数的工人也都在培训期内。</p>

杨少宗到了迎宾楼宾馆的时候,郑树桐和张鼎光已经点了几个菜,三个人在大堂比较偏僻的一个角落里坐下来。</p>

杨少宗刚一坐下来,连菜单都没有看一眼,就和眼前的这两个人说道:“我前两天听省委计划委的一个干部说,中苏贸易重新开启,如果关系进一步改善,可能要以中央经贸委统筹的方式直接进行双边贸易,我们这边主要是出口轻工业产品。我是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抓住这一次的机会,将我们的产品推向苏联市场,而且是服装和食品两个产业都要推过去!”</p>

郑树桐笑呵呵的点着头,他觉得难度不大,毕竟旗山食品总厂在国内轻工业是有一些地位可言的。</p>

张鼎光则道:“我在经贸委那边认识一个朋友,应该能帮点忙,但我个人觉得希望不大,苏联那边出口的都是军工和重工产品,主要是军队那边买单,负责出口订单则同样也是军队下属军工企业的轻工业单位,很难轮到咱们啊!”</p>

杨少宗道:“这个事情呢,我是这样考虑的。张总,你先和经贸委那边的朋友联系,打听一下苏联方面负责这些事情的单位,然后让厂里的设计人员按照苏联那边的要求进行设计,最好是提前参考欧美的设计趋势,充分考量苏联本身的传统着装风格。在食品这边,我们应该也去首都那边找一些精通俄罗斯菜的大厨,从他们那边收集一些有关的信息,针对苏联市场重新研发一些新的口味和新产品。最后,最好是直接找几个精通俄语的经销人员,委派他们做为商务代表到苏联那边去活动一下。”</p>

张鼎光道:“既然杨社长是这样考虑的,那我们就按这个意思办吧,首都那边有不少倒爷,精通俄语的人也挺多,都是比较适合的,我们可以让他们帮忙联系活动一下。不过,旗山服装总厂现在还只能说是在筹办阶段,正式的生产要等到6月份以后,而且,我们和***迅销公司签订的代工合同是从今年8月份开始,时间很紧,恐怕没有多余产能去生产苏联那边的订单!”</p>

杨少宗道:“没有关系,我们先争取将订单拿下来,自己生产不了就下订单给其他的厂子,让他们生产,打上我们的商标,做为我们的产品销售出去。这样,你另外在苏联和国内重新注册一个适合在苏联销售的服装商标,我昨天晚上考虑了两个供你参考,一个是伏龙芝,另一个是雅宾。”</p>

张鼎光想了一下,道:“两个都挺不错的,我比较喜欢雅宾,简单一点,应该也比较好注册。”</p>

杨少宗道:“那就这样!”</p>

顿了顿,他又和张鼎光说道:“我这段时间其实也在考虑旗山服装总厂未来的发展,咱们旗山的风格历来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肯定得要做到全国第一第二的水平,所以啊,我最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觉得我们旗山服装总厂的筹办工作必须要抓紧,要充分做好长远的发展规划。首先,我们还是从代工做起,吸取***服装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经验,然后是塑造几个知名的品牌,将羽绒服、西装、休闲服、女装、运动服做为五大突破口,每个主业都要有对应的**商标,单独发展,在国外市场则推行一些特殊政策,比如说面对苏联市场,相对要统一的用一个品牌去打市场。我还考虑过***迅销公司的销售模式,总体来说,***迅销公司最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拥有一个庞大的自我销售渠道,以渠道为龙头,支持旗下各个子品牌的发展,我认为这种模式应该也是比较能适应国内市场的,关键在于如何操作。旗山服装总厂要想发展起来,投资和人才肯定不是大的问题,关键还是要做好营销工作,这是服装业的关键之处!”</p>

张鼎光默默点头,却问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杨社长,你觉得旗山服装总厂未来几年内要投入多少资金扩大生产规模?”</p>

杨少宗道:“前三年至少要保证一个亿的投入规模,而且不急于求成,也不急着要求你们赚多少钱。你的工作关键是要注重渠道的建设,团队的建设,要抓好设计工作,抓好生产质量,要抓住一切机会充分学习***迅销公司,向他们学习和吸取成功经验,移植别人的管理体制,将自己的基础打好。三年之后,我们再来考虑整个企业的业绩!”</p>

张鼎光继续点着头,道:“行,我明白。杨社长,我说实话,现在很多企业最怕领导出谋划策,可您这边真是厉害,您的想法绝对要比我高明太多了,想的高,看的远!”</p>

杨少宗只是简单的笑一声,并没有继续谈着这个话题,转而和郑树桐仔细询问旗山食品总厂近期在方便面项目上的运作情况。</p>

旗山现在的大项目是非常多的,旗山服装总厂正在从零开始,旗山矿业改组为中旗矿业公司后,继续进行三百万吨产能的大扩建,并采取和宁州煤炭局合作,对旗山煤矿第一次进行露天矿场建设;旗山和旗河酒厂都在上万吨窖池;旗山养生堂的低聚果糖和双歧杆菌生产线已经从***引入,淮西富邦制药厂正在和长江大学医学院合作,成立了一家旗山药业研究所,将复方氨酚烷胺感冒药、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做为目前的主攻项目,同时着手在淮西县金桥工业园成立抗生素生产和研发基地。</p>

旗山富邦饲料厂正在将现有产能扩大十倍,达到三百万吨的水准……在这些项目中真正最重要的只有两个,那就是旗山食品总厂的珍记速食面和金富士,这两个项目做好了,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资金可以支持其他项目的发展。</p>

在台湾股市泡沫崩溃之前,台湾那边的企业还没有正式的大规模投资内地的计划,他们正在自己的新时代美梦中沉睡着,而对杨少宗和旗山人来说,眼前就是占领中国速食面中高端市场的最佳时机。</p>

珍记原先是有速食面的,但这种珍记速食面在香港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远不如竞争对手统一和康师傅,但在产品的水准上,三者还是大致相当的。</p>

旗山食品总厂在一口气买下香港珍记后,迅速着手将珍记速食面项目转移到内地运作,并通过大谷会社引入设备,准备一口气推出两到三个新产品。</p>

为了在整体质量上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新推出的珍记“红烧牛肉面”和“海鲜鱼虾面”都附带了油包、大酱包、调味包,并且使用崭新的包装,旗山食品总厂从***引入的脱水蔬菜生产线一旦投产,他们还打算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的珍记“面霸120系列”,在里面附带最新的大蔬菜包。</p>

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杨少宗在珍记速食面的运作上直接走了一条很高端的战线,在统一和康师傅加入战局后,他还会继续整合,用珍记“红烧系列”、“海鲜系列”、“大骨汤面系列”、“炒面系列”、“奇趣系列”、“巧面馆地方风味系列”、“面霸120系列”等多个系列子品牌,加上中端线路的福满多速食面,两条战线同时绞杀对手。</p>

当然,真正最能可将对手绞杀的办法还是渠道,渠道制胜永远是商场上不变的真理。</p>

珍记是一个可以迅速推开的大范畴品牌,一旦在速食面上获得全面性的胜利,后续的珍记冰红茶、珍记绿茶、珍记乌龙茶、珍记奶茶、百年珍记巧克力、珍记铜锣烧、珍记老婆饼、珍记萨其玛等等都会顺势而出。</p>

在这一时期,旗山食品总厂就可以顺利改成旗珍食品集团,靠着手中的旗牌、珍记、维珍、乐百氏等多个大范畴品牌的运作,全面占据中国食品工业的龙头地位。</p>

由此可说,旗山食品总厂未来的成与败几乎都决定在珍记速食面上,随着厂房和设备都已到位,培训工作和配方工艺的改进也做的差不多了,能否成功就看下半年的推广。</p>

吃午饭的时候,杨少宗就和郑树桐不停的讨论整个营销推广工作,郑树桐提议是继续用刘晓庆做广告,可杨少宗不是这样想的,他觉得这样已经没有更多的轰动效应,所以,他将目标放在已经在香港漂泊的李连杰。</p>

在1989年,李连杰有两部非常不错的电影问世,分别是《龙在天涯》和《龙行天下》,这两部电影即便完工,要想在国内放映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幸好,他此前的两部电影《少林寺》和《南北少林》给内地的观众留下了太深的印象。</p>

“李连杰?”</p>

不仅是郑树桐,连张鼎光也很诧异,他很认真的追问道:“这个合适吗?要说名气,他倒是也很有名气的,可是……总觉得很奇怪,而且他太年轻了,似乎没有说服力!”</p>

郑树桐也道:“是啊,有点太年轻了!”</p>

杨少宗不这么觉得,他反而有些兴奋,笑道:“你们看啊,我们可以将功夫和速食面联系起来,好功夫才有筋道好面,而且,就让他以少林寺和尚的形象出面拍广告,拍出来一个好香味,连方丈都挡不住的奇趣场面,要的就是这种效果!”</p>

郑树桐半信半疑,道:“行,咱们想办法联系一下,尽力将这个事情办的快一点。本来还是想请刘晓庆,所以也没有将广告的事情太当回事。”</p>

杨少宗在心里算了一下,道:“不着急,现在肯定是来得及的。尽快抓紧时间,如果找不到李连杰,那就随便……请陈佩斯和朱时茂来,他们总能挂上钩吧!”</p>

郑树桐脑光一闪,笑道:“对啊,请他们更好啊!”</p>

灵光一闪!</p>

杨少宗也决定不启用李连杰了,直接上陈佩斯和朱时茂,反正只要有效果就行,先把这个广告拍出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