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张永说告密,请阁老旁听(2 / 2)

奸臣 府天 0 字 2021-10-15

徐勋因缘巧合际遇太子,又因此而得天子召见,哪怕这次爵位失手,决计也另有一番别的机缘,因而京不乐哪怕为了自己的将来,也打定主意要为这位多盘算盘算。可是面对徐勋这样的谦和态度,他仍然受用十分面上的笑容也变得更亲切了。</p>

“教是不敢当只能说为徐公子分说一二。吏部乃是六部之首,情形相当复杂,如今马尚书已经年近八十,屡次请致仕却不准,自然碍着了别人的路……”</p>

一大通长篇大论分析完,徐勋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看来,自己这看似不太重要的一件小事,却是成了大佬角力的舞台。既如此,他还是拿着之前的宗旨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好!给人当成了枪使那又何必!</p>

…………………………………………</p>

勋贵大臣身后无嗣这爵位该怎么承袭,朝廷是向来有成例的。若是此人生前有恶名被人提出来,抑或是天子心里本就有疙瘩,那么爵位多半是到此为止;而除此之外的大多数都是等到丧事办好了之后,再慢慢寻访直系亲属,一个爵位空个三五年不奇怪,空个十几年司空见惯,空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君不见信国公汤和连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安然逃过,可就是因为汤和死后诸子争袭,分明后人无数可这信国公爵位愣是就再没个说了?</p>

所以,爵位世袭素来有下头急上头不急的惯例,尤其是稳坐钓鱼台的吏部更是没事也要挑出承袭人的错处,更不要说有事的时候了。然而,这一次却恰恰相反,一边徐毅是上蹿下跳使尽浑身解数,一边徐良父子是闭门家中服孝守丧,简直是忘了此事似的;老迈的吏部尚书马文升上过一次表后,吏部侍郎焦芳也坐不住了。</p>

他已经悄悄让人给东宫的内宦捎了个信,怎会到现在还一点动静都没有!难道太子朱厚照真的不在乎这件争袭官司?亦或是徐家父子真的不在乎?</p>

往这件事上下了不少夫,焦芳自然不愿意等个三五年,在等了三四天没消息之后,他终于破釜沉舟直接一份洋洋洒洒数千言的折子送了上去,直言不讳地说如今兴安伯骤去,街头巷尾流言物议极多,应及早定下承袭之人,以安民心云云。</p>

折子送到司礼监,无论萧敬还是李荣,心里不免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当即在御前汇报的时候提了出来,于是弘治皇帝一点头,在把折子送到内阁票拟时,司礼监写字孙彬少不得对三位阁老笑容可掬地拱了拱手。</p>

“万岁爷说,这事情久拖未决不好,还是让吏部把两拨人召来好好评议评议,有个结果,也省得民间议论不休。万岁爷还说,三位先生若有空,不妨去旁听旁听。”</p>

孙彬这一说,刘健李东阳谢迁不禁面面相觑。他们可是日理万机的阁老,这一天十二个时辰还愁不够用,去旁听这种无聊的争袭官司,他们吃饱撑着了?然而,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孙彬紧跟着又说了一句更是石破天惊的话。</p>

“太子殿下也说,想去瞧一瞧热闹,三位先生都兼着太子的东宫官,名正言顺的师傅,陪着太子一块走一趟,也好让太子了解了解世情。”</p>

看这种官司能了解世情?这不是笑话么?</p>

性子冲动的刘健当即便想要站起身说话,但手一按上扶手,就被李东阳按了下去。而刘健踌躇了老半晌,见孙彬垂头束手异常恭谨,他最终沉声说道:“你回去报萧公公李公公,烦请禀上皇上,就说我等三人遵旨。”</p>

等孙彬一走,李东阳便对一旁皱眉的谢迁微微颔首道:“木斋,不过是忙里偷闲,走一趟又何妨?太子已经许久没到文华殿听讲了,这难得的机会不抓紧,下一次再见太子,又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p>

刘健也点了点头:“西涯说的是,再说,咱们也不妨看一看那个徐勋究竟是何方神圣,有什么三头六臂的本事,在南京能让文武和中官齐齐交口称赞,到了京城既能让太子喜爱,又能打动皇上。”</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