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生猛的兰帅(2 / 2)

张廷兰乘坐的防弹轿车驶入了庆王府的大门,刚刚下车,就有人等在了这里,原来是新任的内阁总理唐绍仪和议长梁启超。

一见他们,张廷兰也笑道:两位先生怎么连一点休息时间都不给我留啊,新家还没有看呢

不着急不成啊,拙言,我们在京城顶了好几个月了,身板单薄,可是挺不住了,还要看你这个高个的顶着,让我们两个歇歇吧。

唐绍仪一脸疲惫的说道,梁启超也频频点头:拙言,你要是再不来,我们可就穷途末路,都要被逼疯了。

杨宇霆也从后面的车里钻了出来,立刻笑道:两位先生德高望重,有才华过人,能有什么麻烦事处理不了啊

邻葛,这几个月我们算是看透了,想要在北京待下去。就两样管用,一个钱,一个枪。天天各路人马堵着门管你要钱,给了自然听话,不给就是麻烦。要是有枪,还能把他们赶跑,可是偏偏我们什么都没有,就只能当受气包,要是拙言再不来,我都准备辞职了

少川先生,情况真这么糟糕么

比想象的还要糟糕。唐绍仪和梁启超异口同声的说道。

张廷兰一看,也顾不得休息了。急急忙忙的来到了客厅,听着两个人的介绍,唐绍仪首先说道:拙言,按照你的意思,我尽量保留了一些北洋的老人,算是把内阁班子拉了起来,新政府也开始运作。可是现在国库空虚,拿不出什么钱来,军头要钱,政府官员要薪水。老师也教育经费,列强还要赔款,一下子全都堆在了面前,我是真有点撑不住了。

又是财政的问题,张廷兰也猜到了。因此并没有什么意外,笑着问道:少川先生。究竟有多少的缺口。你给我说一说。

唉,拙言,我粗略的估算了一下,每个月各项支出,至少需要一千一百二十万元,而实际的收入不足四百万元。也就是说有七八百万的缺口,需要填补。

张廷兰一听这话,也是目瞪口呆,他知道从满清以来。就拖欠了大量的赔款和借款,数额相当大,但是真正知道了详情之后,还是被吓住了。

唐绍仪又掰着手指头,和张廷兰计算了起来,由于民国政府成立之初,宣布继承满清的战争赔款,包括马关条约的对外借款,辛丑条约的庚子赔款,总数加起来是79388万两库平银,折合成银元,在十二亿以上。

随后北洋政府又搞了几次借款,最著名的就是老袁的善后大借款,另外还有老段的西原借款,不过被张廷兰给搅和了。到目前为止,这些借款加起来,总计是56亿银元。

而且这还仅仅是金钱上的,为此抵押出去的矿山,铁路,土地,就更不计其数。

唐绍仪叹了口气说道:拙言,这么庞大的数额,别说是还上了,就算是连利息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今年需要支付的本息就达到了2313万元之多,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都要交给列强,真是心疼啊。如果在扣除军费,行政费用,教育经费,剩下的就几乎没有,甚至还是赤字,何谈国家建设,每每想到这里,我就睡不着觉啊。

张廷兰一听,也是忍不住长叹一口气,从晚清以来,留下了一个何等的烂摊子啊眼前还算是好的,如果继续按照历史上发展下去,北洋的借款还要增加,到了民党执政,数额还会更大。

就在所谓的黄金十年之间,债务支出最少的一年在一亿两千万以上,最多的时候达到了8346亿元以上,占到了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四,如此巨额的开支,挤占了为数不多的财政收入,使得国家越发的窘迫,各种工业建设,全都成为了泡影。

张廷兰想了又想,也坚定了一个念头,就算是死,也不能给列强当提款机

少川先生,你说了这么多,是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唐绍仪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有些为难的说道:拙言,奉天的财政状况比北京好太多了,能不能拿出一点贴补一下,让政府继续维持下去。

梁启超也说道:拙言,财政状况恶化,让我们也是痛心疾首,可是眼前真的没有好办法,奉军现在拿出一点资金,以后财政好转,定然会补偿回去。

张廷兰摆了摆手,微微一笑:少川先生,按照你方才所说,奉天一年至少要拿出将近一亿元贴补中央,而且这些钱之中四分之一以上,还要白白交给列强。这么一个无底的黑洞,我能填的起么,就算填上了,以后又该怎么还

唐绍仪也被问得哑口无言:拙言,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就是一句话,老子不还钱,有本事让英美打过来,老子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未完待续。。

: 整理了一些有关民国财政的资料,哎一个大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