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提前屯田(2 / 2)

搅乱三国 孙一凡3703 0 字 2021-07-03

但曹智没告诉他,自己在丹阳已经比曹操先一步建立了科学和带有资本性质的屯田体系,曹操要到建安元年才实行的《屯田令》,其实曹智已经在丹阳实施了,甚至还加以了改进。

曹智对毛玠初具屯田色彩的建议加以了深化,再在私底下告诉了曹操。曹操也是眼前一亮,非常欣赏弟弟对施政纲领的转化和深化。

于是在曹智的加工建议下,曹操等于是在兴平元年提前开始了屯田**。

东汉末年,因为连年的战争,许多土地都已经没有业主了,也没有人耕种。无主田亩收归国有,也就是说统统收给了曹操的兖州政府所有。然后把这些田地拿出来一部分交给自己的军队和黄巾军投降的那些士兵去耕种,叫做军屯,还有一部分招募了那些失地的农民,那些流民来耕种叫民屯。耕牛和农具是由政府提供,然后军人和农民向政府交五成到六成的地租,这个就叫做屯田。屯的意思就是居住方式军事化,耕作方式集体化。也就是说,曹操建设了一个古代的生产建设兵团,曹操的军政府就变成了农场主。

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政策,也是一笔非常合算的买卖:第一,土地是人家丢下来的,耕牛和农具是从黄巾军那里缴获的,曹操没有一点本钱的投入,是一种几乎无成本的生意;第二点,收五成到六成的地租,这是高利,因为汉代初年定下的地租是十五分之一,后来汉朝最强盛、鼎盛收得最少的时候甚至到了三十分之一,曹操现在变成了二分之一,暴利。但是对于士兵和农民来说现在有饭吃了,总比原来饿肚子好,所以大家也愿意。曹智也曾建议少收点地租,但被毛玠、程立等谋士反对,他们认为将来曹操的州府、军队,还有随时可能的战争都是急需耗费粮食的,情愿现在多收,也不能因为缺粮而面临政府危机;第三,屯田制度是居住方式军事化、耕作方式集体化,这就等于建设了一个军民合一的新社会,和一支耕战合一的新军队,这些人平时能干,急时能战,既是兵源,又是粮库,岂不是一举两得,而且还解决了一个让人头疼的流民问题,这已经是一举多得的政策计划。

曹操升任毛玠为幕府功曹,委以重任,让他具体监督屯田的实施。

曹智也在兖州诸事稍定后,启程回了丹阳。一路曹智老在嘀咕,曹操现在有了毛玠、程立、荀彧等人,应该就要飞黄腾达,一帆风顺了。虽说这也是曹智所期盼的,但他经过这么多年在曹家,在三国这个大环境的历练和熏陶,他也早已不满足碌碌无为的过一生,总希望自己也能有更大的建树。

本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