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王雄的提议(1 / 2)

 王雄现在是真正的一把手,他们现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自然是要考虑王雄怎么想的,这样也能够与王雄保持一致。</p>

“瑞安应当实现跨越式发展,我觉得我们应该吸取沿海地区发展的一些惊讶。直接立足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工业,直接站在高的起点上。这样的话,我们瑞安就能够快速的赶上其他地方,而且能够避免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新来的常务副县长柴达是先开口了,他这话也是说的滴水不露。这样的话,肯定不会错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工业,以及第三产业。这样的说法肯定是挑不出毛病的。毕竟他是新来的,对王雄也是不熟悉。不敢随意的乱说,只能说这些肯定不会错的话。</p>

</p>

“柴县长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的。”厉平同样是点点头。然后不再说话。他的心里面也是砸琢磨着王雄会怎么想,但是很明显的还没有琢磨透彻。对于王雄他也不是很了解,这是这次王雄突然间的出手,彻底的让瑞安变天了。他才深深的知道了王雄这个名字。</p>

“我也来说几句吧。”这个时候,陈莹莹开口了。众人都是认真的听着,这些人都知道陈莹莹和王雄的关系比较的密切,这陈莹莹的态度很有可能就是代表着王雄的态度。</p>

“引进新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是很不错的想法。但是我觉得这和瑞安的情况不太符合。瑞安的情况是多山区。而且交通比起其他地方不太方便,估计那些有前途的高新技术产业或者是新兴工业的负责人都不会选择在这里发展的。至于第三产业。那得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起来之后才能起来的。没有基础,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的想法,在瑞安还是先打好基础。在山区要全面发展特色的果树经济。这方面瑞安已经有了基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其完善。另外就是请专家来实施嫁接技术,将一些最新最有价值的品种嫁接过来。让我们瑞安在这方面迅速的拥有优势。除此之外,在山下要建立起属于我们的加工企业。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水果的附加值。在平原地区,还是要保证粮食的生产。在交通,通信,网络上面,我们的基础条件还非常的差。这点我们也是必须要投入的。只有这些有保证了。我们在建立起工业园区,才能使得我们瑞安有跨越式发展的基础。”陈莹莹出口说道。</p>

其他人都是点点头,陈莹莹说的也是很有道理。要发展,即使是跨越式发展,基础是必须的。紧接着林志华,赵元林,吴亮等人都是纷纷发言,都是赞成陈莹莹的想法。</p>

“大家也都说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我也说下我自己的看法。”听到不断有人发言,王雄也是点点头。他也感觉大家说的都有理,但是具体方法却是说的不太清楚。听到王雄开口,其他人都是很是认真的听了起来。</p>

“我的意思是咱们瑞安不是以一家一户的方式发展,而是像华西村,像大寨那样的以一个村或者是一个镇的模式发展,是一种让全体百姓都同时得到实惠的跨越式发展。现在国家也是提出了新农村的发展,同时也是提出了小城镇的发展。我的意思是能不能咱们可以以一个村或者一个镇为基础来发展。”王雄说到这里之后,停了下来,然后看了看周围的人。</p>

其他的人都是陷入了沉思,很明显的,大家都是聪明人,他们也是知道王雄的意思。那就是基本上是以集体为发展对象。这样也有成功的例子。华西村,大寨都是比较有名的。而且让这两个地方也是在整个华夏都出名了。华西村更是号称华夏第一村。里面最穷的放在全国那都是比较富裕的了。不过这毕竟只是个别。在全国,大部分搞大集体生产的都是解散了。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很显然,后面的生命力更为顽强。因为他在什么地方都是可以生存的很好的。在这种模式之下,全国各地的发展都是比较迅速的。</p>

“王书记。这种模式在个别地方确实发展的很好。取得了让人叹为观止的成绩。但是一个县将近百个村子。这样估计有难度啊。要是高度的集体化不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啊。王书记您应该多考虑一下。”这个时候,林志华开口道,语气当中也是充满了担心。即使心中有些不同意,但是说的却是很委婉。</p>

“王书记。集体化大生产对于现在的瑞安来说是比较可行的。不过现在土地都已经是分给百姓了。各家都有自己的土地。谁愿意将土地拿出来,这样的话,工作是很难展开啊。”这个时候,柴达也是开口了,虽然他说的意思是支持集体化大生产,不过话里面还有其他的意思,那就是现在的条件还是不够完善。</p>

听着其他人的话,王雄也是皱起了眉头。对于两者的利与弊,王雄自然也是考虑过的。时代不同了,条件在变化。有些东西是可以尝试一下的。但是他必须得说服其他人同意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