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恶人先告状 四(2 / 2)

盛唐风流 凤鸣岐山 0 字 2021-10-21

“陛下,老臣以为贾相所言甚是,还请陛下三思。”</p>

裴行俭等宰辅们虽说大多在武后与李显的争战中持中立之态度,可对于贾朝隐这等无甚大本事之人,却是十二万分地瞧不上眼,这一见其要遭殃,却是谁都不愿站出来蹚这趟浑水,而武后也不好在此时为贾朝隐开解,眼瞅着贾朝隐一顿排头难逃之际,却见素来甚少在朝议上发话的越王李贞抢了出来,公然支持了贾朝隐一把。</p>

“八哥,显儿行事素来公正,须不致有徇私之可能,由其断案,朕信得过。”</p>

高宗是个重亲情之人,对于越王李贞这位兄长,更是有着不一般的尊重,自是不好向其倾泻怒火,只能是耐着xing子地解释了一句道。</p>

“陛下所言甚是,太子殿下素来公正廉明,此乃天下尽知之事也,然,律法乃社稷之准绳,轻易不可废也,倘若陛下将此案交由太子殿下,恐惹非议也,于太子殿下之名声不利,臣实不敢取也,还望陛下明鉴。”</p>

昨夜之事李贞也在其中插了一脚,自是同样不愿李显将此案调查个彻底,万一要是被李显知晓了其与武后的秘密交易,那他就别想着再左右渔利了的,故此,哪怕高宗解释得再诚恳,该坚持的,李贞也断不会含糊。</p>

“陛下,妾身以为八叔所言甚是,显儿方才入主东宫,正值风头浪尖之上,便是没事也易遭物议,小心些也是好的,再者,显儿眼下还有赈灾之重任在身,却也不好分了心去,还望陛下收回成命。”</p>

李贞这么一打岔,武后可就逮着发挥的机会了,立马大蛇随棍上,一派为李显着想之状地进言劝谏道。</p>

“唔……,显儿之意如何?”</p>

武后此言说得颇为在理,高宗自是不好再固持己见,可又不放心将此案交予旁人审理,迟疑了一下之后,还是不情愿就此收回成命,这便沉吟着将问题抛给了默然而立的李显。</p>

“父皇明鉴,儿臣以为母后与八叔之言皆正理也,儿臣并无异议。”</p>

明知道高宗如此问法,要的是自个儿去自告奋勇,可李显却是不能如此做了去,纵使高宗脸sè的期盼之sè再浓,李显也只能是硬着心肠假作不见,态度明确地表明了自己无意主审此案的意思。</p>

“嗯,也罢,那显儿以为此案交由何人主审为宜?”</p>

这一见李显不肯出头,高宗心中失落难免,可于情于理都不好迁怒于李显,高宗无奈之余,也只好退而求其次地指望着李显能推出其一系的朝臣来审此案,以求得保住李贤xing命之一线可能。</p>

“但凭父皇、母后做主,儿臣皆无异议,若须儿臣配合处,当全力以赴之!”</p>

李显多jing明的个人,只一听便已明白了高宗此问的用心之所在,自不可能不动心,可惜动心归动心,李显这会儿还真是无人可举荐的,只因其心腹手下如今大多都在外地为官,仅剩下的就只有小猫三两只,压根儿就上不得台面,纵使举了出来,也只不过是平白遭武后攻讦罢了,与其如此,倒不若藏拙来得强。</p>

这一见李显不肯出头,高宗眼中的神采立马便黯淡了下去,可细细一想,又觉得怪不到李显头上,一时间竟不知说啥才好了。</p>

“陛下,老臣以为刑部尚武承嗣果敢干练,又有主审大案之经历,当是最佳之人选也。”</p>

眼瞅着高宗在那儿为难不已,群臣们都不知该如何开解方好,只能是视如不见地保持着沉默,可李贞却是无甚顾虑,再次站出来开了炮。</p>

“陛下,臣以为越王殿下所奏甚是,臣附议!”</p>

李贞开了头炮,贾朝隐自是不甘落后,紧接着也冒出来表演了一番。</p>

“陛下,承嗣这孩子处事稳重,似堪大用之辈,就让其试试也好。”</p>

有了两位宰辅的出头,武后也就有了进言的良机,这就紧赶着也附和了一番。</p>

“也罢,那就这么定了,且先审了再议罢。”</p>

眼瞅着大势已去,高宗心中着实晦涩不已,实在懒得再多议下去了,这便丢下句交待,起身便转进后殿去了,其背影显得格外的萧瑟与悲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