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先发制人 下(2 / 2)

盛唐风流 凤鸣岐山 0 字 2021-10-21

“罢了,说甚圣明,朕,唉……,朕实在是疲矣,你母后处对此可有甚交待么?”</p>

高宗本就不是有大主意之辈,说说气话可以,真要他去整顿诸武子弟,却是下不了那个手,长叹了一声之后,又不放心地问起了武后的看法。</p>

“回父皇的话,母后对此倒是别无交待,儿臣只听闻有些流言,也不知是真是假,实不敢妄言之。”</p>

李显来此为的就是等高宗挑起这么个话题的,这一见高宗果然如此行了事,精神顿时便是一振,作出一派欲言又止状地含糊应对了一句道。</p>

“流言?甚的流言,说清楚了!”</p>

高智周一死,意味着朝局又要乱上一阵,这自然是高宗百般不愿见之局面,此际一听“流言”二字,更是有些气不打一处来,不满地横了李显一眼,没好气地喝问道。</p>

“是,孩儿遵旨。”李显作出一派惶恐状地躬低了身子,斟酌了下语气道:“儿臣听闻有人在朝中暗中串联,欲推刘祎之接高智周的缺,说是母后对其甚是期许,有意抬举于其,而今流言四起之下,朝局混沌矣。”</p>

“刘祎之?唔……”</p>

高宗近年来久不理政,对朝中的中、低级官员都已不是太熟悉,可对于刘祎之这个当年的“北门学士”之,却还是有着深刻的印象的,也知晓其人颇具才干,但,这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此人乃是后党中坚,他若是入了政事堂,朝局的平衡怕就得彻底毁了,显然不是高宗乐意见到之结果,只是说到该如何不露声色地将此人否决掉,高宗却是有些子抓瞎了,一时间沉吟着不知该做何决断方好了。</p>

“父皇明鉴,孩儿曾与此人共事过,对其确是有些了解,此子颇具才略,做事也有股冲劲,倒是能臣之像,只是政事堂乃是国之支柱所在,须得有老成持重之人为任,方可确保无虞,此儿臣之浅见耳,还请父皇圣断。”</p>

李显太了解高宗求稳的心理了,这一见其沉吟不语,立马便猜到了其之用心何在,这便从旁建议了一把。</p>

“嗯,显儿此言真谋国之道也,朕也以为当是如此,只是……”</p>

高宗也想用中立的老臣,对李显的提议自无不准之理,然则细细一想如今的老臣子,赫然现居然已无人可用了,眼神不禁为之一僵,话说到半截子,便已是说不下去了,这也不奇怪,高宗继位已近三十年,早先的堪用之良臣大多已故去,加之其这近十年来都少理政,连好些新晋大臣的人名都记不住,就更别提从中简拔出人才了的。</p>

“父皇,孩儿听闻一件趣事,说是致仕老臣刘仁轨前些日子刚纳了门小妾,当真颇有廉颇之勇啊,朝中诸臣工说起此事,尽皆轰然不已。”</p>

对于高宗的为难之处,李显自是相当的体谅,没等高宗问,便以说笑的方式隐晦地提点了一下。</p>

“这个正则(刘仁轨的字)啊,当真人老心花,都快八十的人了,还有这想头,罢了,朕可不能让他再这么祸害下去,就让他回朝操劳去也好。”</p>

刘仁轨可是老臣了,高宗对其一向宠信,当初武后以刘仁轨年老为名,勒令其致仕之际,高宗本就不是很乐意,只是惧内病,没出头去阻止罢了,此际政事堂有了缺,高宗自是乐意将其再招回来的。</p>

“父皇圣明!”</p>

有了高宗这句话,李显也就有了操作的空间,算是从根子上堵住了武后推刘祎之出来争相位的可能性,自无不满意之处,这便紧赶着称颂不已。</p>

“嗯,朕这就下……”</p>

高宗显然也怕夜长梦多,趁着此际身体尚可,便打算就此下了诏书,以免后头出现啥不乐见之岔子。</p>

“天后娘娘驾到!”</p>

高宗的盘算虽好,可惜却没能实现得了,没等其将话说完,外头已是响起了喝道的声音,高宗闻言之下,脸色可就立马精彩了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