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渐次推行(2 / 2)

第三次机遇 月影梧桐 3097 字 2019-09-20

而从大政上看议局的成立又为地方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督抚衙门的别样机构产生了不同于衙门官员的议员群体虽然彼此在权力上远未平衡但任何督抚在做出重大决策前都不可能无视议局的反应否则一旦议局闹腾起来特别在遍布江南的帝国宪政党势力圈里直达天听的机会还能少了去?

维新元年以来《九年预备立宪纲要》的推行骤然加快议局便在紧锣密鼓中逐次成立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朝廷在背后的昭然用心那便是用议局来限制督抚们的权力特别是当帝国宪政党党员构成议局主体时这种限制与抗衡作用的迹象便愈明显。

在一个国家里推行地方行政分权的举动是出乎寻常的甚至有悖于独裁目的之达成过去朝廷若是要办什么事只消一纸命令抓住一个督抚就可但现在却不得不面对人员更多、势力更为根深蒂固的议局。但如果放在中国这样一个中央中风已久各地一盘散沙的国度里考察这种架构反而有利于行政命令的推行地方有督抚和议局两种势力互相争衡一旦落于下风必定会向朝廷请求援助十分便于朝廷挥离岸平衡手的妙用中国人的政治智慧一点其实也不亚于欧美人即便是宪政这样一个新兴课题中国人也掌握的极好。

按宪政编修馆的计划原定在全国22个省中成立23一局江苏省因有两个布政使分治宁、苏两故拟设两局。但以张为的立宪派认为这种简单分割的方式伤害了江苏的统一虽上海将来可能要单独设立行政区域但目前毕竟是苏省治下“不宜分设两局有碍统一”而新疆因为人民教育程度落后识字率只有千分之一强地方官请求暂缓办理军机处和编修馆经过审议也同意了最后决定设21个议局。

各省议局名额的确定同样颇具中国特色不以人口为基数而是参照各省取进学额及漕粮之数以该省学额总数的百分之五来规定咨议同议员的名额由于各省教育水准不一差额十分明显。中原省份文风较盛名额就多偏远地区“文野杂处”名额就少。比如四川人口多于直隶更多于浙江但其议局名额只有1o5直隶为14o浙江为114。另外江苏因为负担漕粮较其他省份为多在正额之外又有增额京师和各省驻防八旗则专门享有1~3名的旗籍议员以+同立宪以实际行动融化满汉域之努力。

为示郑重林广宇对宪政编修馆拟定的“合格选举人”条件进行了逐条审核:

年龄资格:年满25岁以上之男子准!

任职资格(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1、曾在本地办教育或其他公益事业满三年以上之有成效者;准!

2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或同等以上学校毕业得有文凭者;准!

3有举贡生员以上出身者;准!

4曾任实缺职官文官七品、武官五品以上末被参革者;按文武一视同仁改为“实缺七品以上休论文武;”

5在本省地方有五千元以上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改为“年纳直接税1oo以上者”;

6寄籍本省十年以上并在寄居地有十万元以上的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改为“年纳直接税5oo以上者”。这份圣谕堪称一锤定音注定要被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