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水师的三条后勤方略(2 / 2)

徐辉祖轻松地说:</p>

铁铉附议:</p>

朱允炆沉思片刻,下定决心:</p>

杨士奇、解缙、铁铉面面相觑,如此多格杀勿论,岂不是松绑了水师禁令,给他们足够多的生杀大权?</p>

若郑和、朱能、骆冠英等人在战斗时,随便按个罪名,那就能兴起大屠杀啊。</p>

李坚、徐辉祖很是兴奋,水师全力作战不同于京军,他们本身的优势就在于水上作战,转入陆地作战本身战力就下降了许多,若没有一点威慑手段,杀戮手段,很可能会畏手畏脚,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p>

皇帝发了话,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别管什么俘虏不俘虏的事,先把倭人的反抗意识彻底碾碎,让他们瑟瑟发抖地跪在地上,再不敢反抗大明!</p>

倭人欺软怕硬,越硬,倭人就越老实,越低三下四。每天只在嘴上说抗议,谴责,对倭人是一点用处都没用的,对付他们,最好的手段就是***,干到没有人再有半点反抗的勇气为止。</p>

对水师的命令下达之后,朱允炆看向杨士奇:</p>

解缙、杨士奇答应。</p>

朱允炆斩钉截铁地说:</p>

一席话,点明了大明帝国的主要任务——援朝灭日!</p>

众人离开武英殿,纷纷去准备。</p>

朱允炆审视着日本舆图,紧紧握着拳头,沉声说:</p>

「皇上,刘指挥使</p>

求见。」</p>

内侍通报。</p>

朱允炆看着急匆匆入殿行礼的刘长阁,开口问:</p>

刘长阁递上一份文书,担忧地说:</p>

朱允炆凝眸:</p>

刘长阁低下头:</p>

朱允炆打开木匣,拿起古今复字令,缓缓说:</p>

刘长阁摇头:</p>

朱允炆轻笑:</p>

刘长阁有些疑惑地看向朱允炆,有意思是什么意思?</p>

朱允炆起身走向刘长阁:</p>

刘长阁有些惊愕:</p>

朱允炆背负双手,目光深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