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忠烈(1 / 2)

强明 西方蜘蛛 0 字 2021-11-07

 南迁的提议又失败了,现在的崇祯皇帝已经陷入到了孤立无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做才好的地位之中。</p>

流寇正在一步步的逼近京城。</p>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ri,李自成指挥的流寇到达běi jg。</p>

běi jg局势十万火急,急令驻宁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入援京师,吴三桂接令后,虽兵发京师,却是行动迟缓。</p>

这时的吴三桂已经变得举足轻重。</p>

崇祯目前可以期待的只有两支部队了,一支是宁远的吴三桂,一支是福建的丁云毅。福建离京城太远,况且丁云毅桀骜不驯,崇祯没有成功调动他的把握,于是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了吴三桂的身上。</p>

吴三桂三月七ri接旨,三月十ri放弃宁远,三月十六ri到达山海关,对于一支军民搀杂的二十万人来说,这个速度不慢了。吴三桂是可以丢下百姓飞奔běi jg,可是李自成还没到běi jg,没有必要十万火急,但很快情况便不一样了。</p>

十七ri,李自成亲率大军环攻九门,京城攻防战正式爆发。</p>

李自成攻běi jg始终都是一个天大的谜案。</p>

流寇虽然一路斩将,也不过占了山西。明朝重京畿而轻外省,历来在běi jg集结重兵。三大营号称四十七万,虽然虚额很多,但半数应该有的。战斗力固然不强,可是满清兵多次兵临城下,京营也算得上久经战阵。běi jg的城防甚为坚固,多次外敌兵临城下都无法攻破。崇祯年间满清也多次打到běi jg,京营野战也许不济,守城起码能坚持数月,此外还有红衣大炮的帮助。流寇攻坚能力很差,一个宁武关就损失上万jg锐,为什么攻běi jg如探囊取物崇祯迟迟不南迁和命太子南下也不好解释,君王死社稷是壮烈,可是有哪一个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和其他朝代不同,明以南京为陪都,太子驻南京前朝也曾有过。</p>

崇祯不至于昏庸到这种程度。</p>

可以说崇祯在流寇逼近时是不相信城陷的,而且文武也有这个信心,否则早就四散逃亡了。</p>

应该说崇祯在流寇逼近时是不相信城陷的,吴三桂不ri即到,一旦流寇被困于坚城之下,各地的勤王兵马也会陆续开到。崇祯不需要长期守城,只要能坚持个把月就会转危为安。</p>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李自成兵临城下之际,派出太监杜勋为使与崇祯议和,开出的条件是:议割西北一带分因而王,并犒劳军银百万,退守河南 ,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招兵助制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眼看就要进城了,竟然开出这么优惠的条件</p>

而崇祯在社稷颠覆的时刻居然不应允。李自成已经占据了陕西河南,割不割都一样。而且他也已经自立为王了,现在就是掏出一百万银子的事,还可以借助他去剿灭张献忠等寇,甚至抵抗满清。</p>

即便将来尾大不掉,也比城破国亡强一万倍。假设崇祯接受这个城下之盟,李自成就会解围而去,丢掉到手的胜利。</p>

但是这一切谜案却永远不会有谜底了......</p>

在崇祯发出勤王令后,吴三桂总算还是发兵勤王了,相比于其他将领好了不知多少。崇祯发出征召全国兵马勤王,却几乎无人响应。刘泽清谎报坠马,脚受伤,借故不奉诏。只有唐通部离běi jg近,率八千人马先到běi jg。这真是杯水车薪,怎能救得了明朝的危亡</p>

恐惧的气氛笼罩着京城,城外流寇攻城一声比一声更急,几乎所有的希望都已经失去了。</p>

勤王之师到哪里了一直到了最后,崇祯依旧没有放弃希望。</p>

新任兵部尚张缙彦长长叹息一声:陛下,哪里有什么勤王之师啊现在咱们京城,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了啊</p>

崇祯呆若木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半晌才长长叹息一声:朕非亡国之君,但大臣却都是亡国之臣那</p>

到了这个地步张缙彦也不在乎什么了:陛下,城中三大营的人跑的跑,散的散,人心聚拢不起来了,现在咱们手里可用之兵只剩下四万了。偌大的běi jg城啊,这区区四万老弱残兵,根本守不过来,头上平均三个垛口,才能分派到一个士兵。除这四万老弱之外,还有宫中公公数千人协助守城,加一块儿也顶不了多大用。而且这帮老弱残兵长期欠饷,这回还是因为要他们拼命守城,才每人发了一百个钱,因为没人管饭,他们还得经常请假,跑到城下自己买烧饼充饥那。</p>

崇祯苦涩的笑了一下:朕在位十七年了,十七年来,辽东和中原的战事,调兵措饷,实在是不得已的事。连年征战,赋税加派增多,本意是想安民,结果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朕的过错;贪官污吏乘机巧取豪夺,刻意盘剥,造成民生困苦。朕深居内宫,不能体察,是朕的过错;将领懦弱,士兵骄纵,不肯拼命杀敌,反而对百姓烧杀抢掠,视为仇敌。朕任用非人,致使毒疮溃烂,是朕的过错。朕有那么多的过错,实在是无颜以对天下苍生那</p>

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p>

崇祯也一句话不说,低头在御案上写了十二个字,让站在旁边的王承恩心看了一下,随即抹去。其中六个字是文臣人人可杀,在皇帝心目中,朝政就是坏在这帮文臣手中的。</p>

流寇的攻城愈发的急了。</p>

最初,流寇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守卫这三处城门的士兵,所谓三大营,其实是一些老弱残兵和太监,毫无战斗力。何况没有人烧饭,个个都饥饿不堪,哪里能够抵挡排山倒海般的攻势</p>

虽然城墙外面的阵地上布满了火车巨炮蒺藜鹿角等障碍物,仍然阻挡不住像cháo水一样涌来的身穿黄sè衣甲的农民军,把京城围得水泄不通。</p>

三月十八ri,李自成指挥流寇冒雨猛攻。城上的守军向外面放炮,却没有炮弹,只有一阵硝烟和一声空响,仿佛在那里放爆竹烟火,敷衍塞责而已。</p>

崇祯招来驸马都尉巩永固,要他带领私家武装护送太子出京南下。巩永固告诉他,自己从来不敢蓄养私家武装,即使有,也无法冲出重围。这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只得作罢。朱由检叫来太监王承恩,要他召集宫内人员,准备守卫紫禁城。</p>

在宫殿内徘徊的朱由检,得到太监报告,内城已经陷落,问道:大营兵在哪里李国桢在哪里得到的回答是:京营总督李国桢早已自顾逃命,大营兵也已涣散逃亡。他们劝皇上急走,事已至此,只有逃命了。他们没有料到,皇上选择的不是急走......</p>

崇祯已经做了决定:以身殉国</p>

只有殉国的皇帝,没有逃跑的皇帝这是崇祯最后的回答</p>

城外连天烽火,火光冲天。</p>

崇祯皇帝和贴身太监王承恩从煤山上下来,哀声长叹,忽然面对王承恩说道:朕是一个好皇帝吗</p>

陛下王承恩泪满衣襟:陛下是个好皇帝,我大明朝自开国以来最好的皇帝陛下克勤克俭,无一ri不在为了大明中兴殚jg竭虑,我大明朝再没有比陛下更好的皇帝了啊</p>

可是,为什么大明要在朕的手里亡了呢崇祯苦笑一声:朕是个好皇帝,朕是个好皇帝,可惜朕生不逢时啊</p>

魂落魄的崇祯回到宫中,写下诏,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三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p>

他亲自给孩子们系好腰带,凄凉地对他们说道:今天你们还是皇帝的儿子,很快可就变成老百姓了在这个乱世里,要隐姓埋名,看见老人就叫老翁,年轻的就叫叔叔伯伯。</p>

他这是对孩子们最后的遗言了。</p>

天子有天子的死法,天子有天子的威严当安排好这些事情后,崇祯忽然又重新恢复了皇帝的风采,然后,他的目光落到了周皇后的身上:你是国母,理应殉国。</p>

周皇后哭着道:妾跟从你十八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ri。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p>

说完解带自缢而亡。朱由检转身对袁贵妃道:你也随皇后去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p>

崇祯又召来15岁的长公主,流着泪道: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p>

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断她的右肩,她昏倒在地。崇祯并命令左右去催张皇后自尽。</p>

崇祯四顾茫然,此时身边竟然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陪伴左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