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冬小麦(2 / 2)

谷span让他们接受这种被他们认为是低等食物的小麦可真是要命,思维观念不改变,那可咋办?

这个时代的关中,粮食是分等级的。第一等的是高粱米,只有贵族以及官员才能常常吃到,寻常百姓,只能在过节时吃上一点。

并不是说有多么好吃,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第二等就是粟米,是百姓的主食。第三等的是小麦,愿意吃小麦饭的人,在关中只有最穷的农民。

其他人,但凡日子能过的下去,是不愿意吃小麦饭的。就像宋代多数人吃羊肉,而廉价的猪肉没什么人吃,著名的也就大文豪苏东坡,大抵是有点贫困了吧,不然东坡肉的问世也要迟好多年。

现在关中种植小麦的土地,基本上都是下田以及盐碱地。大抵属于类似废物循环回收利用的一种态度。

回宫后,刘襄就召开了一次推广冬小麦种植的朝会。

参加的,基本都是内朝的官员以及心腹,基本上也是一个任务分配的事情。

刘襄心里面已经制定好了怎么推广冬小麦种植面积的计划。

因此,一开始,刘襄就开明宗义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话,虽然有失偏颇,但朕以为,也有可取之处。推广冬小麦种植,就要用此类来推行!”

一开始,刘襄就以强硬的姿态,为冬小麦的推广定下基调。因为,现在的汉室,是那个天下疲惫,民生艰难的汉室。

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皇帝忽然要推广向来被视为杂粮,只是一般民众在青黄不接的时节用来勉强度日的小麦,臣子们一脸匪夷所思。

他用这个态度向大臣们表明:冬小麦推广,朕意已决。

与会大臣,不是内朝的侍中、尚书、郎中,就是刘襄的心腹亲信。

刘襄直接道:“朕决定了,今年开始,实行粮食保护价,将纳入小麦,每石小麦价格将与粟米看齐!”

刘襄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少府有司,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收购小麦,更不能有压价、抽成等投机性行为,朕将命御史监督!”

他的个人小金库中,每年还会源源不断的有着巨额的资金进入。只要不乱造宫殿,出巡,散财,求仙问道,他估计起码能折腾到他完成整个社会改革,他的钱在生钱,源源不断。

刘襄话音一落,顿时臣子议论了起来。

单单这麦子的收购价格跟粟米看齐?心思活络的都明白,回去以后自己该怎么办了。

赶紧的收麦子!有多少收多少!现在长安的粮食价格,因为粟米被保护的缘故,价格波动很小。

一般,一石粟米五十钱到六十钱之间,基本维持了平均水平,再高的话,少府就要介入了。

而麦子,一石小麦,目前在市面上,最多能卖到三十钱,有时候,甚至才二十五钱。

若是麦价与粟米价格等同。许多人都在心里悄悄的把小算盘打起来了。

在长安,不论衣食住行,还是交际宴客,都是开支极大的花费。只靠死工资,估计早就饿死了只能找点外快,捞捞油水。

刘襄环视群臣,开口道:“少府令,此事就交给你负责!”

“诺!”郦寄连忙出列拜道,但心中却是苦涩无比。当今天子即位以来,花钱的速度太快了!

快的少府都跟不上今上花钱的速度了。这就是老想法了,刘襄这个总工程师可不会玩崩盘。

将此事决定下来,刘襄看向其他臣子,他心里很清楚,这些人肯定会利用提前知道的消息,去收购小麦。但这就是他的计划,在他的预料之中

想推广冬小麦,仅靠一个提高价格,是很难达成效果。必须要得到关中的地主阶级的支持。而要他们支持很容易,给够他们利益,没人不会和钱过不去,永远不会嫌弃自己钱多。

请记住域名:。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