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松山不是山(2 / 2)

大明狼骑 傲骨铁心 0 字 2021-11-10

………</p>

事后,丘禾嘉立即上疏请调关内客军至辽东,目的是想能够有一支听命于自己的人马。然而,他的上疏并没有获准,原因在于祖大寿的身后有一个他无法抗衡的人,此人便是经略孙承宗——祖大寿是孙承宗一力提拔,其所部辽东骑兵也是孙承宗一手打造。</p>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是孙承宗早在天启年间就提出的复辽方略,此方略核心就一个字——“辽”。</p>

在孙承宗看来,客兵皆不可用,只有辽东汉人才能真正保家卫国,与其徒耗钱粮调来那些无用的客军,不若用心打造辽兵。因此,他毫不犹豫上疏反对再调客兵赴辽,强调辽事只能重用辽兵,惟辽兵才能平辽、定辽。</p>

在上司和部下的“齐心合力”下,丘禾嘉的努力只能付诸东流,不得已,他只能从先前就驻扎在辽东的各军非祖家力量中提拔一些可用将领,用心栽培他们,期以他们能够制衡祖大寿的辽东兵,关时刻能奋勇杀敌,而不是畏敌如虎。</p>

施大勇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丘禾嘉从千总位置上提拔上来的。当然,这样的机会也不是平空得来的,而是赖其兄长施大智及自身勇武所致。</p>

………</p>

“己巳之变”时,施大智是参将,施大勇却只是个把总,兄弟二人随总兵马世龙驻守昌平。丘禾嘉出任马部监军时,调马部收复永平、遵化等城,在这些战斗中,施大勇有所表现,再加上施大智是为马世龙垫后战死,所以马世龙便于战后升施大勇为千总。</p>

后丘禾嘉出任辽东巡抚,向马世龙要了一些人出关,马世龙便让施大勇随丘禾嘉一起出关,算是变相再送他个前程。</p>

右屯之战后,丘禾嘉立即提拔施大勇为松山守备,除其本部六百昌平兵外,还硬生生的从祖大寿手中要来三百骑兵于他统领。许是心中有愧,祖大寿没有拒绝丘巡抚的命令,而且丘禾嘉毕竟是辽东巡抚,不能跟其闹得太僵,就这样,施大勇从千总一跃而为松山守备,掌控了锦州城军粮运送的重任。</p>

………</p>

弄清楚自己的一切后,周楚这才真正定下心来,转而又变成从前那个施大勇,在郭义仍然困惑的目光中走出了自己的屋子,望着脚下的松山满是感慨。</p>

</p>

松山不是山,而是一处军事重镇,远处的笔架山才是真正的山。</p>

松山更确切的来,应呼为松山堡,此处与辽东处处可见的卫堡一样,有着完整的守备工事。堡内除了原有的军户外,便是施大勇带领的九百兵马。另外,还有两千多从宁远征调过来专门负责运输粮草的民夫。</p>

家底不算太多,但施大勇很满意自己的情况,对他而言,自己得到的显然是一个好的开局,比起那些惊呼什么都没有的穿越主角要强太多。</p>

在踌躇满志的视察了自己的松山堡后,他决定立即进行“金手指”的改良行动。</p>

目的只有一个,便是借助自己超前的知识来提高松山军的战斗力,从而能够在未来的战事中以绝对ìng的优势压倒满洲八旗兵,彻底改变历史。</p>

前世时,施大勇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你们不知收敛,我们将永远让你们闭嘴。”</p>

今世,他终于可以付诸行动了。</p>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p>

做出决定的那刻,他骄傲,他自豪,他为之欣喜若狂;他认为自己将成为华夏汉人的大救星,将成为历史的开创和缔造者,将真正带领民族走向复兴与强盛。</p>

行动,是决定真理的唯一标准。</p>

...........</p>

作者注:“己巳之变”即清军第一次入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