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文华殿 儿孙不孝(2 / 2)

大明狼骑 傲骨铁心 0 字 2021-11-10

崇祯听了,笑了笑,不置可否,只问温体仁:“阁老,你说那?”</p>

温体仁却没有回答崇祯,反而说道:“皇上,臣以为对付流寇需用火器,西洋人汤若望善知火器不如让他来见皇上。”</p>

</p>

温体仁不支持自己,反而说什么火器,更要那西洋人汤若望上殿,这无异是当场说他刘宗周说得是废话,刘宗周大怒,愤而说道:“皇上,首辅所说臣以为不可,用兵之道唯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其下皆非所论矣。不恃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日顿也,汤若望倡邪说认乱大道,已不容于尧舜之世,今又作为奇巧以惑君心,其罪益无可逭,臣乞皇上放汤若望还本国永绝异教!”</p>

崇祯的态度却和温体仁一样,他道:“刘爱卿的大道理是对的,但火器还是要用的。”</p>

刘宗周见皇帝听不进自己的意见,急道:“臣以为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皇上应推原祸始改弦更辙,而不是拿火器这类苟且之法来补救。臣以为朝政在于用好人,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p>

崇祯听后,心中暗叹口气,脸上却是一笑:“刘爱卿你的主张朕都听到了,你且先下去吧!”</p>

“皇上....”刘宗周还要再言,却见崇祯根本不看自己,不由大失所望,强忍失望之情退了出去。到得殿外被冷风一吹,暗自思道天子年轻不懂治国之政,不过还能知道向我讨教,此还是好的。</p>

等刘宗周退下后,崇祯方道:“阁老,刘宗周之言你怎么看?”</p>

温体仁摇了摇头:“回皇上,臣以为刘宗周理学有余而才气不足,喜欢借古讽今谤皇上之短扬已之长,不是一个做臣子应该做的事。”</p>

“大道理要听,但更要的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朕观察刘宗周多年金玉其外而败宿其内,因为他有些人脉,朕原打算重用他看来不妥。”</p>

“皇上圣明。”</p>

“温爱卿、刘宗周的说法你都听到了,国家正在用人之际,朕本以为刘宗周博学多才实则愚腐,用兵的时候跳跳舞就能解决岂不是笑谈,这种人只能做个御史言官也就是了。”</p>

温体仁一笑:“刘宗周有其名无其实,皇上圣明!”</p>

“朕一直在为国选才,朝堂之上百官之多,但有治国平邦的人才却很少。”</p>

君臣二人又就选才之事商议起来,司礼监那边却是接到了六百里加紧文书。</p>

..........</p>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得到六百里紧急文书,凤阳被陷,祖陵遭焚,一时懵了,他跌跌撞撞地一路小跑,心惊肉跳,沒有理会乾清宫管事牌子马元程和掌事宫女魏清慧等人请安,一心想着皇上知道了会如何地恼怒。向皇上报喜和向皇上报忧所受的待遇可是两码事,王德化本不想亲自向皇帝禀报,可事关重大,只能硬着头皮进殿禀报。</p>

进殿之后见皇帝正和首辅商议国事,想是说到什么高兴处,君臣脸上都有笑容。见状,王德化这心更是忐忑,他不敢直接禀报,而是一声不吭的将六百里加急文书递给了温体仁,温体仁一怔,拿过一看顿时脸色大变,也是不敢直说,小心翼翼的上前将文书递给了崇祯。</p>

崇祯心中疑惑,接过文书看了,不啻头顶炸开一声晴天霹雳,腾的一下站起身來,旋即似是支持不住,颓然倒在御榻上,木然无语,双手抖个不停。如此寂静,大出王德化所料,他吓得伏身在地,不敢仰视。良久,终于实在忍不住了,心头怦怦乱跳着偷睃一眼,见崇祯面色惨白,两眼紧闭,不住淌泪,颤声劝道:“皇、皇爷息怒,还需珍摄龙体呀!”</p>

“息怒?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朕怎么息怒!你、你们全都出去,滚得远远的,朕不愿见你们!”崇祯缓缓睁开双眼,语调有些气急败坏,可依然甚是严厉。</p>

王德化如蒙大赦,急忙朝左右侍奉的太监、宫女们一挥手,小心地退了出去。温体仁出殿之后便急匆匆的回内阁召集阁议,商量如何应对凤阳失陷一事。</p>

王德化出殿后,又不放心地转回來,才到廊檐下,就听殿里传来皇帝的一声嚎啕:“祖宗呀....”他吓得一激凌,三步并作两步,贴着门缝往里偷窥。</p>

只见御案四周散落着一叠叠文书,几片碎纸自空中飘落下來,崇祯连连跺脚哭叫:“祖宗、祖宗啊....儿孙不孝呀...儿孙不孝啊...奇耻大辱啊,奇耻大辱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