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人才济济大明帝国(2 / 2)

-------</p>

丁毅十四日才离乐清,主要在乐清及周边又购了大量的货物。</p>

十五日到温州府,又购物,并在温州搜寻工匠。</p>

周大虎在温州府有熟人,经他介绍,又找了十几个工匠家庭。</p>

十六日,丁毅把船队一分为二,当成宝贝一样的机床,工匠们,由赵大山带徐大号先回,同船回去的还有在乐清及温州购买的部份铁料,精钢。</p>

这一船都是他的心头宝,再三叮嘱赵大山一定要安全带回去。</p>

接着,他们余下的三只船继续往南。</p>

这天出海,突然变成东南风,船速又加快了许多。</p>

九月十八日,经历了多日的海上航行,丁毅终于进入福州,福清湾。</p>

此时的福州海面完全在五虎游击将军郑芝龙的统治下,即便是丁毅的船,到了福州后也要交钱拿旗。</p>

郑芝龙这时刚立的规矩,大明朝从北方来的船,不出国去东南海的,按船料大小交。</p>

外国商船和出国的商船,不论大小,每艘一千两。</p>

几年后打败荷兰和刘香,又升为每船三千两。</p>

即便如此,商人们也趋之若鹜,纷纷往那边跑,因为如果船大,跑一趟最少有旗银二十倍的利润,也就是可以赚到六万两。</p>

丁毅三艘船,不出国,按大小,要交旗旗银两千,拿了三杆旗。</p>

魏继业等人气的哇哇大叫,简直是抢钱。</p>

但这也同时让他们深深感觉到这个时代的海上暴利。</p>

福清湾这边的福州巷(河口巷和海巷间),是福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p>

这边每天船只如云,海外各国和大明朝各地的船都往这边来,人人都要拿郑家的令旗,没有令旗,必然要被海盗袭击。</p>

阮文燕和丁毅在码头边看着江边密密麻麻的船只,还要排队去拿旗,不敢相信:“这一天要赚多少钱?”</p>

历史上传说郑芝龙巅峰期每年利润两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大明皇帝几年的财政收入,也不知是真是假,但丁毅看眼下这形势,几年后等郑芝龙全面掌控东南沿海,每年一千万是完全是有可能的。</p>

他不由沉声道:“这就是海运的暴利,看那些大的福船,无论跑日本和福广,还是福广到南洋,一趟下来,最少二十倍利润。”</p>

“周安和王其吉这两家已经算有钱人了,他们辛苦十几年,加上几个小盐商,我们才抄到三十多万两。”</p>

“有两条船跑南洋来回最多一两个月,一趟就能赚五六万两。”</p>

大伙听的眼珠子冒光,狠不能旅顺口马上就开始造船。</p>

“不过这风险也挺大,没有郑家庇护,被海盗击沉是常有的事,到时就损失惨重了。”</p>

盐利比海运,虽然钱少,但胜在稳妥,大家是各有利敝。</p>

阮文燕轻启樱唇:“我现在知道,大人为什么要囤结这么多的木料了。”</p>

“海船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可以,我宁愿自己不要造船。”丁毅长叹,百年海军可不是假的,那这么容易。</p>

他囤木,只是做个准备,将来能不能造船,那可说不准。</p>

在他看来,像郑芝龙这样的人,也算大明帝国的人才,如果用的好,同样可以抵挡后金军,可惜,历史上郑芝龙下场很不好,也没人能把他用在好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