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铸炮(2 / 2)

12磅铁炮重量大概六百斤左右,四个战兵也能抬起来,铜炮的话500斤左右更轻便。谷</p>

丁毅想想,别那么复杂,统一,要么6磅,要么12磅。</p>

鲁末略问丁毅野战目标主要是那些?</p>

步兵,骑兵,可能有时会有盾车什么的,攻城的话,会用24磅的。</p>

考虑到有骑兵,鲁末略建议增加射程,用12磅炮。</p>

12磅铜炮全重五百斤,炮管长度1.2米,口径114毫米,装火药0.45公斤。</p>

射程根据仰角,最小1度,最大5度,距离为310米---970米。</p>

丁毅听完,马上问:“能不能减轻分量,增加射程?”</p>

鲁末略和西劳经面面相觑,这已经是欧州同时期的标配。</p>

但欧州这种炮,基本是放在船上用的。</p>

两人皱着眉,似乎在想可能性。</p>

还是王又安想了想:“可以试试。”</p>

“增长炮管长度,1.2米太短了,做野战炮,必须要加长,炮管加长,放细,就能缩小重量,具体放多长,要做了试验才知道。”</p>

“仰角可以提高。”</p>

“我预计,我们争取吧,把重量放到400-450斤以内,射程达到1100米以上,有大人发明的颗粒火药,射程我觉的完全没问题,可能还会变远。”</p>

“但是,大人,炮管细了,射程长了,火药用的多了,炮管耐用量会降低,更费钱呐。”</p>

王又安心痛用铜,念念不忘费钱。</p>

丁毅琢磨着后金和流民骑兵冲锋,1100米的话,也就打两到三炮。</p>

但野战炮在这个时代,这已经算是最强的了。</p>

“好,你们好好研究,搞出来后,我重重有赏。”丁毅一锤定音,最后大伙商定。</p>

野战炮为12磅左右,尽量能减少炮重,提升射程,如果实在不行,就12磅的欧州标准。</p>

丁毅想减少炮重,是希望在有些地方,4个步兵能轻松的抬起12磅炮移动。</p>

接着丁毅又看了他们的铸炮方式。</p>

鲁末略和王又安都是采用的失蜡法。</p>

这个时代主要有两种铸炮方法,一是失蜡法,一是泥型铸法。</p>

前者是用蜡制成与铸件相同的模,外敷以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然后通过加热将蜡融掉,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即得成型铸件。</p>

泥模铸造法则属于中国古代范铸工艺的一种,其法先用干久之楠木照炮体之外形旋成木芯,再将统耳、锐箍、纹饰等模安上,接着分次上泥,待其干透后,将木芯敲出,次用炭火烧炼泥模,同时亦将锐耳、统箍和纹饰之模化成灰,最后并依前法制成尾珠之泥模,在圆柱铁芯表面上用泥制成与炮管内腔等模芯,如此,即可合成完整的铣模,以浇注金属液体。</p>

前者更效率,铸出的炮体浑然一体,也明显更好。</p>

但是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失蜡法不怎么好用,眼下这季节到是正好。</p>

历史上明年的这个时候,皇太极重用工匠,把汉人匠籍废除,提升为千总把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汉人王天相和金世昌,终于为后金打造了第一门红夷大炮,取名“天佑助威大将军炮”,自此以后,后金军在火炮上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远远超过明军,为统一天下奠定基础。</p>

相比于明朝低微的匠籍身份,终身不能脱籍的典法,皇太极不拘一格的重用,很快就得到了大量工匠的忠心。</p>

所以有时候,一个古老而不合理的制度,真的能影响国家大计和皇朝的兴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