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投诉无门的解决办法(2 / 2)

郑芝龙想了想,又道:“国外来大乾的商人怎么办?咱们要出国做生意,又怎么办?”

你在大乾是这样购买力,到了外面,谁承认?

“外商可以兑换再用,假设欧洲人来泉州做生意,先拿五百两银子,到当地银行换十圆金币或银币。”

“然后用金币在国内购物,购买力还是一样?”。

欧洲人过来做生意,要么是卖东西,要么是买东西,而且这个时代,进货买东西的更多。

他们买货物可以先用银子换大乾银币,买完后,有多余的再换回白银。

同样,他们过来卖东西,得到的是银币,回程时,可以把多余的银币换成白银。

只要大乾任意兑换,外国人用银子和用银币是没有区别的,都可以的。

大乾全面推广这样的钱币,只要外面没有伪造假冒,货币体系和物价是不会崩的。

当然了,这是丁毅的第一波货币改革,以后肯定和后世一样,要用纸币替换金属币。

而现在这个时候,他可以借用这个方式,大量收集国内的白银和黄金,然后拿到国外去赚更多的白银和黄金。

当然了,这前提是丁毅要个度,如果超量的铸造,超大批量的购买,就会引起相应物资的涨价,从而形成通货膨涨。

丁毅现在并不打算这么干,他只想回收国内百姓富人们藏在家里的白银和黄金。

明末并不缺银,就像李自成在京城里逼出七千多万白银一样,大量的富人和勋贵们把白银藏在家里的地下室都不用。

丁毅现在用新钱的方式,逼他们出来换,而且是以极低的价格换过来。

这种事,以前刘备在蜀汉干过,但刘备很缺德,没把老百姓当回事,所以他亡国了。

丁毅会注意控制物价体系,不让通货膨涨,换来的大量白银和黄金,主要往国外花,赚国外的钱,等五年后全国市面上流通起新币,市场就慢慢能稳定下来。

十二月中旬的‘天下事’和朝廷圣旨很快一起发到大乾各地。

到仁德元年正月中旬时,大乾各省都基本都知道了,也开始实施。

统一度量衡,制造身份牌,以后通行全国,只要有身份牌即可。

统一度平衡其实也不是很难,开始一段时间肯定有点乱,慢慢大伙就会习惯。

时间很快进入1646年,大乾正式启用新号仁德。

在仁德元年,一月十八日,京城有人到京城城事局举报。

他去买鸡,对方称给他三斤四两,他回家后发现不对劲,对方用的是以前的秤。

比起用现在的秤重,明显要少。

以前这种事,人家都告到顺天府衙门,现在这事,归城事局管。

京城的城事局人员最多,有足足一千五百位吏员。

城事局两个吏员接到举报,带着这当事人就往那家摊铺。

三人到了摊铺数十米外的巷子里,其中一个姓孙的吏员道:“你们在这等着。”

他脱掉官袍,换了件百姓衣服,还比较陈旧,摇摇晃晃到那摊铺。

然后点了只大肥鸡。

摊主称重四斤二两,孙吏员付了新的铜钱。

摊主眼睛一亮,找了几枚旧铜钱。

丁毅给大伙的限定的是仁德二年六月一日前,市面上所有旧铜钱和白银黄金都不能流通,需要到银行去换。

很多人都懒的去换,因为换的人太多,要排队,所以还有暂时在流通。

毕竟现在距离明年六月一日还早。

“四斤二两是吧。”孙吏员又问。

“是啊。”摊主笑道:“不会少你的。”

孙吏员回头,另一个吏员拿着一杆称,带着举报人过来了。

摊主顿时脸色大变。

“再称下。”

吏员用称一称,三斤六两,足足少了半斤左右。

“啊呀,我这脑子,拿错称了。”摊主哈哈大笑,赶紧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孙吏员不和他废话,拿出一个小本本:“按大乾律,一百倍罚款,终身不得再干这行,你身份牌拿出来,以后申请不到任何商业营业牌照了。”

“别呀,官爷,我知道错了。”摊主亡魂出窍,扑通跪下求饶,四周其他商铺的人看着,俱不敢出声。

他求饶也没有用,孙吏员按大乾律法来,首先要罚一百倍。

罚的当然不是举报者的,举报者鸡拿回家了,摊主可以不承认是他卖的,罚的是孙吏员买的这只,当然,所有的钱,会给举报者八成,办事的孙吏员和另一个吏员两成,最高不超过一百两。

孙吏员也是故意,到现场挑了只最大的,因为罚一百倍后,钱最多。

他们出来办事,是有提成的拿的,也是以后大乾律法规定,名正言顺。

而且罚的越多,提成越多。

如果提成超过一百两以上,其余的归城事局,城事局留一部份当大伙的福利,一部份上交朝廷。

假设是罚十万两银的大案,按两成提成,可有一万两,两吏员各得一百两,其余九千八百两中有两成留在城事局,八成上缴朝廷。

这样的话,相关办事吏员、部门,甚至朝廷,都能得到好处,大伙都愿意去尽力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