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丁毅才是圣贤明君啊(2 / 2)

祖大寿拿出丁毅给的地图,徐徐铺开。

天草四郎的神色变的更奇怪。

他身为日本人,手上都没有丁毅这样精确的地图。

丁毅让情报司在日本多年渗透,收集和完善日本地图,可以说,经过十年的努力,丁毅这地图,比他们日本国内任何一个蕃主的地图都要准确和值钱。

这张图,我应该拿到手上,天草四郎暗暗的想着。

“十万以上的规模,一般的地形可不好展开。”洪承畴看着地图,目露精光。

丁毅这地图上面标的很清楚,什么地方是平原,什么地方是山谷和河流。

从地图上看,播磨这边是平原居多,但过去之后就是山谷加河川,然后一直过几个蕃国后,就正式进入京都盆地。

这边有一大片平原所在,也是后世日本最发达的地方,以前也是日本的政\治中心,也不知道为什么,幕府居然没有占据,而去了江户。

“应该会在京都附近与我们决战?”

京都是日本皇室地位的象征,天\皇也在京都。

关键是京都除了南边外,三面环山,中间是一个巨大的类似平原的盆地,可以容纳十几万兵马的大决战。

天草四郎果然也道:“如果把咱们引进京都,堵住南面的出口,其余三面都是山,就能把咱们困在当中,围而歼灭。”

“谁灭谁可不一定。”祖大寿冷笑。

洪承畴重重拍了拍地图:“就去京都,一战定胜负。”

当下天草四郎两万兵马加洪承畴两万兵马,共四万兵马,浩浩荡荡的越过播磨国,直接往京都方向去。

果然,路上这次几乎没什么藩国兵马来阻击,只是到处坚壁清野。

这让他们的补给变的困难起来。

但他们在大明和蒙古都很有经验,你坚壁清野再厉害,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全国都这样。

所以济尔哈朗很快和天草四郎集合了五千骑兵,又带了一千匹空马,由图赖带领,直接往南,找平原较多的地方,一天之内快马出去两百多里,果然进入没有坚壁清野的藩国。

他们这时发现丁毅这地图真是好。

幕府各藩国的势力分布,主要的兵力囤集,人口密集的地方,甚至有些囤粮的地方,和重要的囤粮城市都有标记。

丁毅占领石见银山十几年,情报司就在日本干了十几年,这下是为他们做了重大贡献。

图赖带兵打破一座城池,抢遍全城每一粒粮食,所有的钱财一分不拿,全带粮食走。

日本的城池很好打,大部分都是低短的泥墙,甚至还有木栏做的墙,清兵没有火炮一样能攻城。

遇到有火炮防守的城池,他们还是老法子用盾车,屡试不爽。

除了丁毅的兵马,清兵是真没把明军和幕府军放在眼里。

等三天后洪承畴率领主力达到京都附近时,图赖也带着大量抢夺到的粮草来到京都汇合。

他还押来三千日本百姓,推了很多大车,装满了抢来的食物。

京都城南面是个盆地入口,进去之后三面是山,是一个极好的防守要地,天\皇就住在京都。

历史上京都防守外敌,都会派兵守住盆地入口,其余三面环山,敌军就无法进攻。

但为了一举消灭洪承畴和天草四郎的联军,幕府兵马,放弃了盆地入口的防守,把清兵放进京都盆地。

此时的京都城北处,无数的营帐连绵十几里,近十万幕府联军已经在四天前,就已经云集在此。

没错,他们被清兵猜中了,就想在京都和清兵,一决死战。

京都成为日本首都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奈良时代末期,桓武天\皇为了摆脱奈良佛教寺院势力的影响,于公元784年将首都从平城京迁移到长冈京。

然而仅过了不到10年,桓武天\皇在和气清麻吕的建议下,于公元794年将首都又迁到位于山城国的平安京,自此开启了平安时代,也开始了京都作为日本首都的历史。

这座千年古都的最初设计是模仿中国隋唐时代的长安和洛阳,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排列,以贯通南北的朱雀路为轴,分为东西二京,东京仿照洛阳,西京模仿长安城,中间为皇宫。宫城之外为皇城,皇城之外为都城。城内街道呈棋盘形,东西、南北纵横有秩,布局整齐划一,明确划分皇宫、官府、居民区和商业区。

平安京的选址参考了风水思想,并且效仿中国唐代的京师长安,是一座传统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长约5.2公里,东西长约4.5公里,面积相当于中国唐代京师长安城的五分之一。天\皇居住的大内里位于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为中心,城市分为右京和左京两个对称的部分。平安京堪称是一座规模宏大且规划严谨的东亚传统。

在平安时代中期以后,贵族的住宅大多集中在左京北部,并且开始跨过鸭川向平安京以外的范围延伸。

1338年,随着室町幕府的成立,日本进入室町时代,京都也再次成为日本政治的中心。在这一时期,京都的都市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区按南北分为上京和下京两个部分,东西方向的二条大路取代朱雀大路成为京都最重要的街道。上京集中了包括天\皇的居住处里内里等众多贵族的宅邸,而下京则是京都主要的工商业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