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目标冀州(2 / 2)

许攸解下腰间酒葫芦,示意了下冷着脸的袁谭,被袁谭拒绝方才自顾自饮了口。

“用城池阻住董贼脚步虽是不错,可大公子当知,任何人躲入城中都是个死,最大的原因就是各路诸侯已经默许了董卓霸占河内郡。”

袁谭心下一惊,逢纪、荀彧等人全都沉默不语。

“除了主公外,即便韩馥也不敢越境进入河内郡,唯恐给了董贼杀入冀州的借口,一旦我军躲入城中,我军就成了城中困兽,没有人来救。”

袁谭皱眉道:“若不阻住董卓老贼,贼人难道就会止步于河内郡?”

许攸笑了笑,没有回答袁谭的不解,而是转头看向逢纪。

“元图兄以为如何?”

逢纪面无表情道:“董卓老贼自然不会止步于此,但若他踏出河内郡后,我军再坚守一城就会得到更多帮助,而且也进一步证明了主公是对的,那些向董贼妥协之人皆是目光短浅之流,天下仁人志士也必然心向主公。”

袁绍很是满意逢纪话语,就在这时,荀彧踢马上前。

“属下也认为元图话语不错,主公却需谨慎,董卓已经渡河进入河内,冀州必然惊恐,若此时董贼与黑山军勾结,整个冀州恐有倾覆之危,下官以为当立即遣使雒阳、长安,当立即让董卓止住脚步。”

“我军需要时间稳住军心,冀州需要时间剿灭了黄巾贼。”

袁绍眉头一阵紧皱,先是开封战败,如今又让董卓踏过黄河,他的威望也一降再降,急需增加威望的机会,而逢纪的话语就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不需要直接与董卓厮杀,只需要借助董卓的贪婪、残暴不仁就能借机增加威望。

董旻、董瑁叔侄代表朝廷与各路诸侯和谈,一旦董卓撕毁刚签订协议,双方会不会再次厮杀且不论,至少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袁绍带兵增援河内郡是对的,时刻面临着董卓威胁的各郡国就会倾力支持袁绍,而不是卖了四郡的各路诸侯。

袁绍不憨不傻的,自然能够看出逢纪话语里的好处,也更愿意董卓撕毁协议,但这会冒着极大的风险,至少会让冀州面临极大的危险之中,会让十万黑山军与董卓一同夹击冀州。

见袁绍皱眉不语,荀彧知道他犹豫了,但还是再次抱拳劝解。

“董卓残暴不仁,即使今日不越境侵入冀州,也定然会在日后侵入,可若今日没了冀州,主公又将去往何处?”

袁绍心下陡然一惊。

“仅有主公一人相助王太守坚守河内,于公,主公为国而战,此谓忠;于私,主公对盟友不离不弃,此谓义。”

“董卓杀害袁太傅,与主公有人神共愤大仇,然主公却能为了冀州百姓免遭战火而暂舍仇恨,冀州百姓必然感激主公之仁德,若主公欲取冀州,必若探囊取物。”

袁绍蹭地站起,心脏狂跳不止,袁谭也一脸惊骇看向荀彧,但许攸、逢纪却面无异色,像是早就知道荀彧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刘晟……刘晟何在?”

袁绍本能的开口,想要询问最为熟悉董卓、董虎叔侄的刘胜意见,可看了一圈这才发现刘胜不在身边。就在袁绍不悦时,袁谭踢马走近了些,又从怀里拿出封信件,脸上也露出些苦涩来。

“刘将军已经于半日前回返了清河郡,说是留在父亲身边已无大用……”

袁谭将刘胜事情简单说了下,袁绍脸上就露出些不悦来,但他也没有当众多说什么。

刘胜从清河郡出来后就极为后悔,一直想脱身离去,偏偏袁绍就是不让他离开,即便领兵前往野王城,也是袁谭亲自在旁,如同被看押的犯人。

开封大败时,刘胜有机会趁机脱身,只是当日太过惊慌跑回了陈留城内,事后极度后悔,袁绍对他看管也更为严厉,直至董卓声东击西踏过黄河,袁绍大踏步后撤造成混乱时,这才有了第二次脱身离去的机会。

袁绍翻看了下信件,心下有些恼火刘胜的逃离,可此时也没了法子……

“那刘晟与董贼较为熟悉,由他前往雒阳、长安最佳,可他……”

袁绍低声轻叹,又一脸肃然看向许攸、逢纪、荀彧三人。

“三位皆是当世大才,可有荐举?”

许攸转了下眼睛,一脸笑意看向逢纪、荀彧。

“两位以为何人可前往雒阳、长安?”

逢纪皱眉道:“雒阳倒是容易,可派人去陈留,让张义代为说和,或是遣人前往宛城,让史侯说和亦可。”

“临洮小儿不愿再战,想要趁机在雒阳站住脚,自是不愿各路诸侯再次起兵攻打雒阳,难就难在出使长安之人。”

逢纪开口“刘辩”时,袁绍心下便有些不喜,但他也没有当场恼怒开口,只是转而看向许攸、荀彧二人。

许攸笑道:“元图言出使长安之人较为麻烦,许某却以为此事最为简单。”

“愿闻其详。”逢纪默默点头。

许攸郑重了些,说道:“太傅被董贼所杀,主公自是不能轻易向董贼低头,但韩文节、刘伯安却可以。”

一旁的袁谭骤然想起一事,大喜道:“先生果然大才,那刘和是刘虞之子,若他被董贼杀害,也定然会激怒了整个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