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中国积弱,还有匹夫之勇.(2 / 2)

陈真愤恨地盯着藤田刚。

余春秋说道:“陈真,我们走。”

……

出了日租界。

陈真跟在余春秋的身后:“先生……日本人答应放我,您肯定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藤田刚为何要让余春秋亲自来领人?陈真不是傻子,已经猜到了是日本人拿自己要挟先生。

余春秋说道:“没什么。日本人要我把药厂卖给他们。”

陈真浑身一震,声音有些颤抖:“先生,您……答应了藤田刚。”

余春秋叹了口气,说道:“答应了。”

陈真激动道:“先生,您怎么能答应日本人呢?都怪我。要不是为了救我,先生你不会受日本人的要挟。”

余春秋摇头说道:“陈真,你不要自责,此事跟你关系不大。中国积弱,落后就要挨打。其实我早就知道,药厂是保不住的,不卖给日本人,也会被人强取豪夺。”

药厂的原材料购买,已经出现了问题,显然是日本人要断绝药厂的原材料进货渠道。就算余春秋不卖,药厂早晚也会倒闭。

只是苦了药厂里的工人,他们要失业了。余春秋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卖药厂的钱分给工人们,多给他们一点遣散费。

上海的市府里没人支持余春秋。

余春秋在南京方面也没有后台靠山。南京的权贵没有想着帮助余春秋,反而要下暗手夺取药厂。

余春秋不但要跟日本人斗,还要应付洋人,警惕市府内部的敌人给自己背后一刀。

支持余春秋的力量,是药厂里的工人,还有就是精武门的弟子们。

没了权力,余春秋当然斗不过那些日本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都不是靠匹夫之勇能解决。

余春秋是能打,可是无法改变局势。

不过,药厂余春秋可以卖,但是制药配方,余春秋毁了都不会给日本人。

药厂真的核心,不是销售渠道,也不是进货渠道,更不是赚取了多少钱,而是制药配方。

掌握了配方,就能东山再起。

……

余春秋来到药厂,把十多个药厂的管理层召集起来开会。

“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我把药厂卖给了日本人。你们都是药厂的管理人员,有的人跟了我四五年,是药厂的元老了。”

“我知道你们舍不得药厂。可是没办法,我们的力量不足以跟日本人抗衡。”

“放心,遣散费我不会少了你们。以后,你们可能就要另谋高就了。明天下班,让工人们先不要离开。”

第二天深夜。

余春秋站在一旁,看着十多个药厂管理人员给工人们发遣散费。钱,务必要发到每一个人的手里。

不是余春秋不相信十多个管理人员,而是余春秋不相信人性。

这些遣散费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笔庞大的财富。他们要是贪了点,就能吃得满嘴流油。

余春秋就是怕管理人员遏制不住心中的贪欲。到时候真要出了贪工人的遣散费,余春秋会毫不犹豫将其干掉。

余春秋提前防范,只能亲自盯着他们,免得他们一时糊涂,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每个领取到了遣散费的工人都走到余春秋面前施礼,什么话都不说,然后再缓缓退开。

余春秋嘱咐道:“领了钱,大家都不要声张,上海的黑帮混混不少。明白财不外露的道理,你们都懂。”

……

几个日本商人来接受药厂。

余春秋接待了他们,并带领他们参观药厂,介绍药厂的机器和厂房。

一个日本商人说道:“余先生,药厂我们很满意。机器设备,都完好无损。现在我们要见药厂里的研究人员,还请把制药配方和数据交给我们。”

余春秋说道:“研究人员我已经遣散,他们大多数都离开了上海,毕竟上海不安全。药方和数据也已经被人带走。”

日本商人愤怒了:“余春秋,你竟敢欺骗我们!没了药物研究人员,没有药方,我们要一个空壳子药厂有什么用?”

“余春秋你收了我们的钱,就要把制药配方给我们。否则,我们大日本帝国不会善罢甘休。”

余春秋说道:“随你们怎么想。大家都知道我以前是市府里的公职人员,我不懂医术,也没有药方。你们要买药厂,我就卖给你们。现在,药厂是你们的了,你们可以尽情折腾。”

日本人不知道,制药配方都是余春秋自己弄出来的。

余春秋不再理会日本商人,离开了药厂。

日本商人怒火中烧,冲余春秋的背影吼叫:“余春秋,你欺骗大日本帝国的商人,不会有好下场。我们的怒火,你承受不起。”

刚开始日本商人没有重视制药配方,不是他们傻,而是一种惯性思维。

清末民初,日本的技术都是碾压中国,日本商人在中国强取豪夺,以最低价格收购面粉厂,纺纱厂这些企业,都不在乎技术。只要把工厂“买”过来,就可以开工,赚大钱。

买余春秋的药厂,日本人以为会跟以前一样,药厂到手就能很快开工赚钱。直到接收药厂的时候,他们才想起要制药配方。

为首的日本商人愤怒道:“走,我们回租界去找藤田长官。”

几个日本商人上了车,向日租界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