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穿越试验(1 / 2)

 天上是不会掉饼馅的。.org</p>

这句话在一般情况都是对的,但是偶尔也有例外。</p>

对于生活在2068年的地球的人类来说,他们就捡到了一个饼馅。虽然这个饼馅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暂时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巨大的饼馅,大到令人叹为观止。</p>

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饼馅,就是在美国南岸海域的月牙岛地下科研基地发现的520台穿越仪器。</p>

虽然只是520台仪器,但是它对于地球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影响却是巨大的。</p>

这些仪器至少比目前人类的科研水平先进1000年,当人类拥有了这些仪器后,只要弄懂它们的原理,那么人类的科学水平将瞬间进步到1000后的水平。</p>

毫无疑问,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p>

当这520台仪器被运回中国的超时空科技城后,全城1000多万科学家都沸腾了。</p>

不过,在拥有520台仪器后,并不意味着人类的科研水平能够马上提升1000年,而需要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p>

这就好比是把一台21世纪的电脑扔到1000年前的宋朝,以宋朝时期的人类的科技水平,他们在捡到电脑后,不可能马上拥有21世纪的科研水平,只有花大量时间对电脑进行研究,才有可能知道这台电脑的用途和原理。</p>

同样的道理,2068年的人类在拥有这520台先进的仪器后。他们同样需要潜心研究,才能够有所收获。</p>

不幸的是。由于这些仪器实在太先进了,远远超出目前人类的知识水平,即使是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也完全看不懂。</p>

幸运的是,人类还有一个超出目前人类水准的天才科学家,这个人自然就是尹卫健(唐晓生)。</p>

唐晓生自己的知识水平已经超越眼前的时代至少两三百年,因此,他是全人类中最有可能理解这520台仪器原理的人。</p>

更重要的,唐晓生隐隐觉得这520台仪器的构造原理与他自创的《尹氏多元宇宙论》似乎殊途同归。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令他在研究的过程中感觉特别顺。</p>

于是,在唐晓生的带领下,超时空科技城1000多万科研人员被分成几十个小组,分别对520台仪器进行研究,这也成了人类当前最重要的事。</p>

在探索真理的路上,从来不会一帆风顺。</p>

尽管有唐晓生这样的天才科学家引路。但是在研究这520台的仪器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不少困难。这些仪器毕竟是1000后的科学仪器,目前的人类研究它时自然感觉到吃力。</p>

不过,多数科学家不但没有觉得辛苦,反而是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对于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探索科学真理是人生中最有趣的事。既然前方困难重重,他们也能够坦然面对,苦中作乐。</p>

经过一番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520台仪器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当将它们摆在一起时,会组成一个类似月牙状的超级方阵。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巨型的月牙。</p>

很不巧的,月光宝盒同样是呈现月牙状,两者十分相似,唐晓生于是将这520台仪器组成的穿越系统取了一个名字,“月光宝盒1号”。</p>

另外,有关“月光宝盒1号”科研计划,被称为“月光宝盒计划”,而整个科研团队则叫“月光科研小组”。</p>

同时,在2068年时,为了让“月光宝盒计划”更好的进行,在唐晓生的建议下,欧阳克同意在超时空科技城里兴建一幢高科技大楼,并取名为“月光大厦”,作为“月光宝盒计划”的科研总部。</p>

月光大厦兴建的地点,最终被确定在超时空大厦对面。</p>

“月光宝盒计划”实际上研究的课题就是穿越技术,因此,欧阳克高度重视,他对于兴建月光大厦的事也特别上心。只要能够研究出穿越技术,那么花再多的钱都值得。</p>

最终,欧阳克拿出28000亿美元,用于建造月光大厦,整座大厦共424层,楼高为1500米,它的形状也被设计成月牙状。</p>

月光大厦的投资计划在2068年8月份正式启动,在工程动工后,20000多名工程人员便开始没日没夜的赶工。对于欧阳克来说,时间就是一切。</p>

在经过8年零5个月的建设,在2077年1月时,总投资近3万亿美元的月光大厦终于全部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p>

在建成之后,月光大厦成为全球第二高的建筑,仅次于对面的超时空大厦。虽然月光大厦的高度不足超时空大厦的五分之一,但是它的造价却比超时空大厦高得多,整整高出三倍多。</p>

月光大厦的投资数额之所以如此庞大,主要是因为大厦高科技技术含量非常高。实际上,整座月光大厦就是根据月牙岛地下室520台机器的组成的穿越系统的结构来进行建造的。</p>

月光大厦就像是一个大型的穿越系统,或者就是一个巨型的“月光宝盒”,大厦内部各种各样的高科技系统就犹如是“月光宝盒”内部的结构,各个楼层都是这台巨型仪器的一部分。</p>

在月光大厦建成之后,它正式成为“月光宝盒计划”的总部,近200万名月光科研小组的成员都在此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p>

由于这座大厦不仅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科研设备,而且是它“月光宝盒计划”量身打造的,它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p>

在科研人员搬进月光大厦后的三年时间,科研工作突飞猛进。取得大量可喜的成就。</p>

到2080年7月时,月光大厦传来一个重磅的好消息:1000多万科研人员经过十二年的不懈努力。从月牙岛上搬运来的520台仪器终于全部研究完毕。这些仪器中的所有科学原理,都已经被科研人员掌握了。</p>

当这一消息传出后,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不小的轰动。</p>

因为这意味着科研人员只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就让人类的科学水平提升了1000年。更重要的是,这520台仪器实际上是一个穿越系统,人类既然已经把这个穿越系统研究透彻了,这等于说明人类已经掌握这个系统中的穿越原理。</p>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p>

在研究完520台仪器后。月光科研小组的专家不仅已经掌握了这些仪器的原理,而且还对这些原理加以改进和完善,并研发出一个更先进的穿越系统,并将它命名为“月光宝盒2号”。</p>

“月光宝盒2号”与“月光宝盒1号”一样,也是一个庞大的穿越系统,它是由穿越舱、穿越载入系统、穿越能量系统、穿越时间定位系统、穿越空间定位系统、穿越接收系统、穿越信号系统、穿越控制系统、穿越保险系统等520个系统组成的,整个系统遍布于整座月光大厦的各个楼层。是一个庞然大物。</p>

“月光宝盒2号”是1000万科研人员在“月光宝盒1号”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优化处理和改进后研发出来的,从理论上说,它比“月光宝盒1号”要更先进。</p>

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

2080年10月1日,“月光宝盒计划”首席科学家尹卫健像全世界宣布了一个消息,月光科研小组将在十天后进行一个穿越实验。</p>

“月光宝盒2号”是一个具备穿越功能的穿越系统。既然它已经研发成功,科研小组决定试试它的效果。</p>

“月光宝盒2号”要进行的实验,是一个“信息进行时间穿越”的实验。</p>

从穿越体的性质来看,穿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物质穿越。另一类则为信息穿越。肉身的穿越,就属于物质穿越。而灵魂的穿越,则属于信息穿越。</p>

而从穿越的类型来看,穿越又可以另外分为两类,一类为时间穿越,另一类为空间穿越。</p>

时间穿越,指的是在同一个宇宙空间里,沿着时间轴进行穿越。比如,回到过去或未来,这便是时间穿越。这种穿越只是在时间轴上进行穿越,无论是回到过去,或者前往未来,都是在同一个宇宙空间里。</p>

空间穿越,则是指在不同的宇宙空间里进行穿越。比如,《射雕英雄传》的空间和《大话西游》的空间是两个不同的宇宙空间,如果这两个空间穿越,这便属于空间。</p>

综上,穿越总共可以分成四个类型:</p>

一、物质进行时间穿越;</p>

二、物质进行空间穿越;</p>

三、信息进行时间穿越;</p>

四、信息进行空间穿越。</p>

无论是哪一种穿越类型,在穿越时,都需要消耗能量。只是不同的穿越方式,消耗的能量也不相同。</p>

其中,物质穿越消耗的能量比信息穿越要大得多,空间穿越消耗的能量比时间穿越要大得多。</p>

因此,在四种类型的穿越方式之中,能量消耗最大的穿越方式,就是第二种——“物质进行空间穿越”。</p>

比如,让一个现代人的身体穿越《射雕英雄传》的世界,这便是一种“物质进行空间穿越”的类型。这种穿越方式所需要有能量是十分惊人的,需要非常非常强大的能量系统才有可能实现,即使是月光宝盒,也办不到。</p>

当年,紫霞为了寻找至尊宝,曾经试图用“肉身穿越”的方式离开《大话西游》的时空,到其它时空寻找至尊宝。可惜,她发现“肉身穿越“所需要的能量远远超出月光宝盒的极限,无奈之下,她最终只能使用“灵魂穿越”的方式寻找至尊宝。因为信息穿越比物质穿越的耗能要小得多。</p>

超时空科技城研发出来的“月光宝盒2号”,其先进程度还比不上紫霞的月光宝盒。它的能量系统也没有比月光宝盒强大。因此,在进行穿越实验时。只能进行能量消耗比较小的穿越类型。</p>

而在四种类型的穿越方式中,能量消耗最小的穿越方式则是第三种——“信息进行时间穿越”。</p>

于是,月光科研小组要进行的穿越实验,正是一个“信息进行时间穿越”的实验。</p>

这个实验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在2080年10月10日,科研人员会用“月光宝盒2号”发送一条信息,让这条信息离开当前的时空,穿越到十天后的时空,即2080年10月20日。并让这一条信息“附身”到月光大厦科研中心的一台电脑里。</p>

如果实验进行顺利的话,当这条信息在10月10日被“月光宝盒2号”发送出去之后,在十天后的10月20日,科研人员将能够在月光大厦科研中心的那一台电脑里接收到这条信息。</p>

这个实验虽然很简单,但是还是倍受全球人民的高度关注,毕竟,这是人类进行的第一个穿越实验。</p>

在10月10日。实验正式开始。</p>

在当天上午,科研专家先是对“月光宝盒2号”各个系统进行调试,其中,就重要的一个调试工作,便是将穿越时间设定为“2080年10月20日”,这意味着发出的信息将会穿越到“2080年10月20日”那一天的时空。</p>

一切准备就绪后。早上十点,科研专家便将一条带有明确含义的信息,通过“月光宝盒2号”发射了出去。至于这条信息的内容是什么,月光科研小组并没有公开。</p>

信息发送的过程十分顺利,这条信息成功地从“10月10日”的时空消失。这意味着它已经离开当前的时空,穿越走了。</p>

信息发送成功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等待。如果十天之后,月光大厦科研中心的电脑能够接收到这条信息,那么意味着这个穿越实验成功了。</p>

十天的时间并不长,不过,不少人在之后的十天里却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了,变得特别怪。</p>

其实,时间的一直以它固定的节奏在朝前走着,之所以觉得时间慢,只是因为人们的心太过于心急了,都迫不及待想知道穿越实验的结果。</p>

十天之后。</p>

10月10日,从清晨0点开始,全球200多家媒体便汇聚月光大厦科研中心大厅,并将镜头对准科研中心的一台电脑。</p>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这台电脑将在今天接收到来自十天前发送的那一条信息。</p>

整个月光大厦科研中心大厅十分安静,所有人拭目以待。</p>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从凌晨0点走到上午七点,从又上午七点走到下午五点,最终又从下午五点走到晚上十点。</p>

就这样,在焦急的等待中,二十个小时过去了。</p>

当时间已经来到10月20日晚上十点时,全球近100亿的人民心情都失落到极点。因为直到这一刻,科研中心的电脑依旧没有收到任何信息。</p>

难道穿越实验失败了吗?难道十二年的努力换来的是这种结局吗?</p>

在科研中心的所有人多数脸色都比较沉重,毕竟,期待了这么多年,大家都不希望是这种结果。特别是月光科研小组的成员,他们为了这个实验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每个人心里都希望能够成功。</p>

时间继续流逝,科研中心个旧是一片安静,大家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厅中央的一块大屏幕,心里默默地做着祈祷,希望奇迹能够诞生。</p>

可惜,奇迹之所以叫奇迹,就是因为它常常不会发生。</p>

又一个小时后,已经是晚上十一点,科研中心的电脑依然没有任何反应。</p>

渐渐地,大家心里开始不抱希望。已经连续等了23个小时,都没有结果,谁也不相信这最后一个小时会有转机。</p>

在23点30分时,有十几名媒体记者直接朝唐晓生围了过去,有一个泰国的记者拿着话筒问道:“尹先生,到现在电脑依旧没有接收到十天前发送的信号。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穿越实验失败了?”</p>

唐晓生看了看时间,一脸平静。摇头道:“当然不是,距离10月21日,还有27分钟。”</p>

泰国记者追问:“如果27分钟后,依旧没有接收到信息,是不是可以认为穿越实验失败了呢?”</p>

唐晓生耸肩一笑,道:“当然是。不过,这只是如果。”</p>

虽然唐晓生看上去依然信心十足的样子,但是不少记者觉得他可能是不甘心。不愿意承认实验失败的事实而已。人都是好面子的,尹卫健作为整个“月光宝盒计划”的首席科学家,这个穿越实验失败了,等于说明尹卫健失败了。</p>

不过,即使失败了,多数记者也表示理解。毕竟,这个穿越实验实在太复杂。失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p>

因此,看到在科研中心的电脑一直没有接收到信息后,记者们虽然有点失望,但是对于尹卫健依然充满敬意,因为他们知道尹卫健依旧是人类的英雄。</p>

于是,在23点45分时。科研中心大厅的不少记者在认定这个穿越实验已经失败后,他们纷纷开始撰写新闻稿件。在新闻稿件中,他们除了报道穿越实验失败的消息外,主要还是安慰一下整个月光科研小组的所有专家,希望他们不要气馁。不要因为这次失败就失去信心。</p>

其中,《中国科技日报》在一名女记者以《他们依然是英雄》为标题。写了一篇新闻评论,在评论的正文里,她写道:“……或许大家都觉得很遗憾,这个期待已久的穿越实验最终还是失败了。不过,作为地球人类中的一员,我还是想对整个月光科研小组200多万名科研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为了研发‘月光宝盒2号’为了这个穿越实验,他们十二年如一日的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虽然实验失败了,但是我还是想说,他们依旧全人类的英雄……”</p>

写完稿件后,《中国科技日报》的女记者马上将稿子发了出去,在两秒钟后,这篇新闻稿件便发表在《中国科技日报》的官方网站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