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授旗(2 / 2)

“邯郸城上月的税赋业已收纳完毕,请将军过目。”</p>

接过那厚重的竹简,李御看了一下,见到那些拗口的数字就有点头疼,不过他还是粗略看了看。今rì是二月的首rì,城卫府每个月都会对上个月的税赋进行一个总结,他这个城尉总要知晓大概的东西,要不然还真的说不过去。</p>

“城尉,邯郸城上月所收城门税五百九十六金五百三十钱,交易税三万六千八百八十五金九百一十五钱,共计三万七千四百八十二金四百四十五钱。”</p>

听了公孙茂的话,原本并不是很在意的李御手抖了一下,再仔仔细细地看了看手中的竹简,认清了上面的几个数字。</p>

虾米个东东的,李御没想到他手下一个部门的税收竟然有这么高,这也太夸张了吧。</p>

这邯郸城的税收一个月就有如此庞大,换算成二十一世纪的钱那就是将近两亿啊。那个城门税姑且不去说它,那个交易税足足有三万多金,按照十中取一的税务制度,那就是邯郸城一个月的交易额有三十多万金。邯郸城不愧是号称‘zhōng yāng之国’中的‘zhōng yāng之城’,商业如此发达,即便是刚刚经历过战火。</p>

“咳咳,司城令,此等税赋如何处理?”</p>

“上月邯郸城上计三万两千三百金。”</p>

“额。”</p>

被公孙茂这么一说,李御一下子就想起来了,对于赵国的官员制度,他也是有所了解的。</p>

赵国自建国之初,在赵王的大力改革之下便有了‘上计’制度,国家根据‘上计’的结果,对官吏进行奖惩,升官、加禄、赐爵、赏金都是对有为官吏的奖励措施,而免官、降职、受罚则是无能官吏不可避免的命运。</p>

所谓“计”,就是指“计簿”,它登载着某官所辖区域的人口数目、垦田多少、钱粮出入及盗贼狱讼等事务。“计簿”共有两份,年初由赵国中枢对各地情况进行预算,和各官员的自我评估,两者相对较,汇成计簿,掌握在赵王手中;年终各地官吏将本辖区的实际完成情况登记造册,上呈zhōng yāng,zhōng yāng即依据预算对之进行核定,完成预定计划的为合格,否则就是失职。</p>

普通地区一年一上计,而邯郸城作为赵国都城,赋税占赵国十之有二,故一月一上计。</p>

而最最主要的是,官员只要完成上计,那多余的赋税可以zì yóu截留五成左右,这是国家为了鼓励官员大力开垦农田、发展商税、增长户民的福利,让各大小官员为之努力建设赵国,此乃赵国建国百余年便名震列国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作为城尉的李御可依例截留两千五百多金,当然,这么多的钱也不可能让李御一人独吞,自然要分润给下面的人,要不然一个人独吞了那谁还听你的命令。</p>

“司城令,以往是如何分配的?”把手中的竹简合上,李御拿起瓷杯喝了一口茶水,突然发现这年头并不好喝的茶水都有了一种甜意。</p>

“上任城尉庞煖将军收五成。”李御没有明问,公孙茂也知道指的是什么,说了一下上任城尉的惯例。</p>

“那就依照往例吧。”手中的茶杯一顿,李御就淡淡地说了一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