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奇策(一)(2 / 2)

晋阳、上党近二十万大军常年防备秦国不说,中牟十万守军名为护卫邯郸,实为防备魏国。自数十年前邯郸被魏军攻破之后,赵国便被那耻辱深深刻在骨子里,从未忘怀,若不是信陵君和平原君强行结合,打破赵魏两国的僵局,估摸着赵魏之间根本不可能通商互市,也不会有名传千古的窃符救赵。</p>

而共城、孟门乃是魏国北疆重镇,一旦夺取共城,那身后的孟门关便不攻自破,赵国甚至可将南疆防线前推数百里,直达大河。魏国在大河以北的七城三十一县便会轻易落入赵国之手,届时,赵军只需在上党驻军,便可以大河之天险轻易压制魏国,顺带防备强秦,中牟的十万大军可随意调动,让赵国凭添数分战力。</p>

“请教先生?”对于这个提议,李御实在是动心不已。</p>

他想过去齐国那里敲诈一点,也想过让诸国吃个哑巴亏,但是从未想过要打破赵魏现在的僵局,拿下大河以北的土地,这实在是太冒险了,可对赵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只是真的如此做为,无异于与魏国开战,时机对于现在的赵国并不是很有利,甚至是很危险。</p>

“赵国以高都之涅引天下之财,看似急剧壮大,实则忧患其多。即便赵国息兵止戈,也难防诸国觊觎防备之心,若是诸国合议,强取上党之地,想来赵国根本无抵抗之力。如此之地,赵国何需谨慎,只需夺取共城,魏国数百里河山归入赵境,赵国便可凭大河之险安定北疆。西防强秦,东御齐魏,又有上将军震慑西北,赵国便大有可为。”</p>

窝在山里之时,王缭对天下大势依然知之甚详,时常推演局势,此时道来,颇有指点江山之意。在他看来,若是赵国长平之战得利,那天下时局便已落定,可惜赵国战败,秦国也是损伤不小,限于关中之地,依旧难以鼎定天下。</p>

若不是师姐看好赵国,他也觉得赵国君臣未必没有再起之力,王缭的第一目标乃是rì益强盛的秦国。</p>

“敢问贤弟,诸国会否坐看大赵收取大河以北之地?”虞庆追问了一句,经王缭这么一提醒,他也看出了赵国破局的关键。然则这个提议实在是太过冒险,一旦有所闪失,使得山东诸国合力,强秦必会趁势而出函谷,届时赵国四面皆敌,随时会有倾覆之危。</p>

“这便要看将军如何决断?”对自己的策略,王缭有着充分的信心。于他来说,这天下能让他畏惧的不过先祖之流,即便是武安君白起在世,他也有信心正面战之。</p>

“先生,若是要攻取共城,应如何为之?”</p>

眼中闪烁着光芒,李御纠结了一下,便定下了目标。鸟死吊朝天,不死万万年,他又怕什么,魏军敢派兵伏击于他,李御自然也不会客气。以目前的局势,反正失败了对赵国来说也不会有所损失,大好良机错过了就要懊悔终生了。何况看王缭的模样,必有破敌之策,李御也看出了这是王缭对他的考验,如若通过,那他便会多一位肱骨之谋士。</p>

“缭问将军一言,将军是否身带斧钺?”见李御同意了他的计策,王缭的热血一下涌上心头,难言的激动让他的头脑越发清明。</p>

“然也。”听到王缭的问题,李御愣了一下,继而惊愕地看向王缭,口中却没有否认。这斧钺乃是赵王丹密授于他,除了他与赵王丹,并无第三人知晓,而今却被人直点出来,李御的心里不免有些发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