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超越时代的想法(2 / 2)

当然木轨也不是说一条轨道从头到尾直通到底。</p>

可以理解为后世公交车站的概念。</p>

若遇河流,自然就是下车搭船,若遇大山,便就步行爬山。</p>

靠现在的人力去挖一条隧道,那完全就是异想天开了。</p>

遇到不好假设木轨的地段,军队就采取急行军的模式,然后上了车开始歇息,使用干粮。</p>

就算是延长一些时间,也能极大程度的缩短整体所用时间。</p>

木轨的维护交给木轨通行附近的村子,为其适当减轻赋税,这般算下来,养护的成本也不会太高。</p>

且就一条木轨,对于大明来说,并没那么大的负面影响了。</p>

“本不该这么着急。”</p>

朱英有些懊恼。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老爷子发火,却是因为他自个还没理顺,便就开始讲述了。</p>

“看来得等老爷子气消了,再寻个时机述说。”</p>

想到这里,朱英便拿出笔墨,开始书写关于木轨的优化方案。</p>

木轨的施行,只有趁着老爷子还在的时候,才可以实施。</p>

就像是之前的诸多计策,新以工代赈,军政分离,摊丁入亩,高产作物,科举改制。</p>

这些都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立即开始。</p>

还需要一段漫长的准备过程。</p>

番薯至少得种一年,才能产出足够的粮种。</p>

科举改制,新编撰的书籍传播及学习,没个一年半载也无从开始。</p>

朱英之所以一股脑的将这些计策说出来,便就是要早些定下基调。</p>

唯有把基调定夺下来,大明前行的道路,才会这般一直不断的走下去。</p>

不然真等老爷子驾崩再提出来,可就没这般简单了。</p>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原历史上,朱元璋驾崩于洪武三十一年。</p>

即使这些事务,还没真正施展开来的时候,老爷子就驾崩了,但终归留下了名分。</p>

可别小看了这个名分,换个说法,这也叫祖训。</p>

但凡后面有敢跳出来反对者,朱英下令吃个席,也不会引发太大波澜。</p>

.......</p>

“你说咱刚刚,是不是对大孙的态度,过于严苛了一些。”</p>

华盖殿里,桌面上的饭菜已经收拾干净,朱元璋的火气也平缓了下来。</p>

过了没多久,朱元璋就为刚才呵斥大孙,感到有些后悔。</p>

朱元璋有些担心,好不容易培养的爷孙情会让这件事情,导致出现间隙。</p>

“其实说服大孙,也不是没有办法,他既然觉得木轨可行,那咱完全可以先制作一条十来里地的轨道,然后给大孙看看。”</p>

“当大孙知晓了有多么劳民伤财后,自然会打消念头。”</p>

未待旁边的刘和回答,朱元璋就开始自顾自的说了起来。</p>

刘和闻言有些惶恐,这事也不敢沉默,微微迟疑一下犹豫着说道:“陛下,老奴也不懂这些,不过陛下方才说道,老奴觉得极为可行。”</p>

“短短十来里地,也耗不了多少钱粮,到时候长孙殿下,自然就会明白陛下的一片苦心。”</p>

朱元璋轻轻点头,而后有些感叹道:“咱大孙的这个脾气,真就是跟犟牛一般,咱都好说歹说,硬是不肯回头。”</p>

“刘和你便帮咱看着些大孙,寻个时机,咱再跟大孙好好聊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