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有被惊到的朱元璋(求月票)(2 / 2)

在霸道上,不弱于大秦。</p>

在强悍上,和大汉相比。</p>

在昌盛上,要比肩大唐。</p>

在富裕上,与富宋无异。</p>

甚至于在版图上,也要比成吉思汗所建立蒙元,更加的辽阔宽广。</p>

这,是怎样的一种想法。</p>

这,又该是一个怎样的大明。</p>

这样的王朝,不说自己,纵观古今历代皇帝,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吧?</p>

朱元璋喉咙滚动,想要说上两句。</p>

可犹豫迟疑了半晌,已经不知道如何开口了。</p>

看着大孙坚定的眼神,朱元璋没有任何怀疑,大孙绝对会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p>

夜渐深。</p>

朱英也回了坤宁宫,准备批阅一些奏章后就歇息。</p>

朱元璋坐在乾清宫的院子里。</p>

看着天上的明月,微微有些出神。</p>

一道清风吹过,刘和拿来外袍给陛下披上。</p>

出神许久的朱元璋,这才堪堪回过神来。</p>

“刘和,你说咱这个皇帝,当得如何。”朱元璋不由随口问道。</p>

刘和听着这话,连忙道:“陛下千古一帝,再造中原盛世,百姓爱戴,中外臣服,雄才大略即观古今也是首屈一指,天下无不为之歌功颂德......”</p>

“行了行了。”朱元璋挥手打断道。</p>

“你这家伙,真就是问也白问,只知道拍咱的马屁。”</p>

刘和听着,连忙跪地磕首道:“奴婢惶恐。”</p>

“好啦,咱赦你无罪,算了,问你也是白问。”朱元璋摆摆手说道。</p>

刘和这才慢慢直起身子。</p>

朱元璋也不再多说,眼看夜深,现在晚上也不用批太多的奏章,便就准备朝寝宫走去。</p>

刚走两步,突然一顿。</p>

朱元璋突然笑着反应过来:“咱突然发现,大孙这诗词歌赋的水准,也还是不错的嘛。”</p>

再次细细的品味了一番先前大孙的诗词,只感觉非常有韵味。</p>

“刘和,笔墨伺候,大孙那书法着实不行,还是咱亲自给大孙写出来。”</p>

自己诗作,朱元璋喜欢让十二子朱柏来写。</p>

但大孙的诗词,朱元璋更想自己来写。</p>

......</p>

次日早朝过后,整个皇宫都有些沸腾起来了。</p>

在早朝,朱元璋宣布了最新的藩王制度。</p>

这也就是意味着从今天开始,所有藩王的藩地取消,大明疆域之内,不会再有藩国建立。</p>

唯一藩国的册封,只有海外。</p>

同时授予藩王组建内廷之权。</p>

为了防止藩王在组建内廷后滞留大明,规定藩王在递交海外封国的文书后,只能在大明最长停留三年的时间。</p>

超过这个时间,若是藩王还没有离开,便取消藩王组建内廷之权,并永久剥夺其权力,不得再次组建。</p>

同时,放弃组建内廷的藩王,可以获得一份来自于内帑的产业,也可选择入仕,掌军亦或其他。</p>

这则昭告一出,目前已经就藩的八位藩王自然没什么异议可言。</p>

至于其他的还未就藩的藩王,譬如住在左右顺们已经封王的五位亲王,就有些难以接受了。</p>

他们还指望着就藩离开京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p>

这般一来,可什么都没有了。</p>

只是他们连亲卫都没有,即便有意见又如何,也只能憋着。</p>

一群十几岁的少年,顶着亲王的名头,放眼四周,文臣武将们根本不会过多关注。</p>

反而,对于这次的改革的藩王制度,几乎所有的文武官员都是叫好。</p>

主要还是以朱樉为首的这些早期的藩王,名声太差了。</p>

藩地的情况,那叫一个混乱。</p>

就算是当地的御史,也根本没法对抗。</p>

现在好了,要祸害,就祸害大明之外去。</p>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愁,像是朱棣的话,心里头还是比较高兴的,下了早朝,就拉着李景隆一起喝酒去。</p>

李景隆无所谓,作为皇亲国戚,陛下的亲外甥孙,都督府那边去不去干系不大。</p>

便就和朱棣一起,来到了燕王府中。</p>

“表叔,恭喜了,这次陛下的改制,想必对于表叔来说,是最为有用的吧。”</p>

“海外封国,那可是真正的国,甚至还授予组建内廷,以表叔的能力,想必定能开创下鼎盛基业。”</p>

李景隆笑着说道。</p>

对于燕王朱棣的很多想法,他算是比较清楚的,在北平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的明显了。</p>

而在这份上,李景隆也曾不遗余力的帮助朱棣。</p>

朱棣听完,也是笑着回道:“能够到如此境地,对于我等藩王来说,也算是一条路子了,说起来,这还得要感谢太孙殿下,这个法子,便是他提出的。”</p>

李景隆闻言有些诧异,道:“太孙殿下竟有如此胆气。”</p>

海外封国的想法,其实是很大胆的。</p>

首先就牵扯到大明的大军,占据下来后,才册封给藩王镇守。</p>

这也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的军队,要留在藩国为藩王掌控。</p>

有了大军的藩王,加上自己的藩国,这几乎直接就形成军阀割据了。</p>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明军队打下来的疆土,也当是属于大明,而不是藩王。</p>

朱棣也有些感叹道:“或许在他的心中,我等藩王所册封的藩国,是很难对大明造成危险的。如大周分封诸侯,海外远离大明,如此一来,也能借助我等的力量,彻底的解决倭寇患吧。”</p>

李景隆点点头。</p>

就目前看来,海外封国对于大明来说,还是很有好处的,唯一的隐患只是在于后世。</p>

或许某个时候大明垂危,被藩王入主。</p>

不过这些事情,是很久远之后的事了。</p>

分封制的存在,自始皇一统天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没想到今日,大明又将其恢复了。</p>

这很有可能,像是曾经的周朝一般,延续非常长的大明国祚。</p>

“景隆,明年开春出征倭国,便就是到了我再次就藩之时,目前在高丽,道衍已经有二十万大军配合而动,父皇这里,按照我的估计,至少也有四十万大军。”</p>

“这般声势,倭国那里无可抵挡,建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p>

“我知道景隆心中抱负甚大,到时候藩国百待废兴,更兼镇压倭人,我希望景隆可以过来帮我。”</p>

。乐文</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