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新的百万亩牧场(2 / 2)

安启明知道,现在牧场已经被发现,没有了隐瞒的可能,只能一五一十的将事情讲述出来。</p>

原来在济州岛的东部地区,有着大一片的天然牧场,豢养了数千骏马,因牧草质量高,因此养出一大批高头大马,只需稍加训练,便能做战马之用。</p>

大军自西北方登陆济州岛,自然不知道在东部那边,还有一片天然牧草存在。</p>

这牧草四面环山,又不接近海边,哪怕有船只路过东部海滩也无法发现。</p>

按理来说,冯胜这边治军严厉,不可能会有军士自西部跑到东边去。</p>

然朱榑这边的亲军,就如同齐王一般骄纵。</p>

心里头就寻思着,西边大军驻扎,东边可没啥关系。</p>

于是私下里一商议,数十骑直接奔东边去了。</p>

自然这东边的牧场,骏马,就被发现了。</p>

几十骑士个个身材彪悍,全身披甲,别说济州岛内的牧民了,就算是官兵,也没有抵抗的可能。</p>

为了怕事情败露,便就举起了屠刀。</p>

只是夜黑风高的,自然有牧民躲了过去,而后上报济州官府。</p>

冯胜没有想到,济州岛这么一个穷乡僻壤,竟会有一块天然牧场,且已然豢养了数千骏马。</p>

此刻冯胜突然想起太孙殿下说的一句话。</p>

‘这天下的土地,每一个地方都有他的用处,只是现在没有发现其价值罢了。’</p>

大明缺马,且很缺战马。</p>

每一处牧场对于大明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p>

冯胜没有再询问昨夜之事,反而问道;“安知县是高丽人还是一直生活在济州岛呢。”</p>

安启明不敢迟疑:“回禀大将军,下官是济州岛出生,而后入高丽京都学习过数年时间,这才被委任回济州岛知县。”</p>

冯胜满意点头,而后仔细询问了安启明关于牧场养马的一些事宜。</p>

问得差不多的时候,这才让其退下。</p>

拿出笔墨,冯胜立即将这里的牧场的情况写在纸上。</p>

按照刚才仔细的询问,冯胜已经估算出牧场的大小在百万亩之上。</p>

百万亩的牧场是一个怎样的概念。</p>

目前大明最为重要的养马区关山牧场,也就是百万亩大小,而为大明提供了几乎将近八成的战马产出。</p>

现在济州岛这边的牧场比之关山牧场,只有更大的可能。</p>

那么现在济州岛的战略意义,就非常的重要了。</p>

这么一占,简直就是大明的第二块养马地。</p>

只需要把有完整的养马技术,还有训马人员过来,就可以将大明的战马产量提升一倍。</p>

蒙元为和早期如此强盛,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着足够多的战马。</p>

哪怕现在已经有了火器,骑兵的重要性依然是最为顶尖的。</p>

快速的机动能力,是步兵根本无法比拟的存在。</p>

哪怕是不能训练成战马的,也能作为蓄力。</p>

况且不管是战马还是驽马,本身也有很高的价值,战马更是达宝钞百贯。</p>

冯胜知道这对于自己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只需要把牧场的情况上报过去,陛下那边绝对会重视起来。</p>

最为主要的是,自己也能凭借这个功劳,保住性命了。</p>

......</p>

南北分榜取士的事情,自朱元璋提出后,在朝会上可谓是闹得不可开交。</p>

在南方官员看来,考取功名自然就是各凭本事,不管是南北地区,没必要区别对待。</p>

现在南北分榜的情况下,选取的数量都是相同,这也就意味着北方士子占了便宜。</p>

哪怕是说钦点状元由陛下指定,依旧觉得吃了亏。</p>

从多次取士的地区上就可以看出,每回科举南方士子中举的都属于绝大多数,北方士子只有小部分上榜。</p>

不过此事显然朱元璋早就有了决定,再说是增加名额,也算公平。</p>

只是接下来的官员考核制度,顿时就让整个朝堂静默。</p>

很多人想说,却不敢说。</p>

因为他们这次,并不能拿出有力的反驳出来。</p>

政绩优异者,优先选拔上位,这很难有反对的理由。</p>

总不能说,还是觉得关系举荐比较好?</p>

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p>

而且大家也都知晓,这件事陛下拿到朝堂上来议论,其实早就已经下定决心。</p>

若是那个傻子冒出来反对,往后的日子好不好过,还有没有,就不好说了。</p>

当第三件事,官员致仕章程说出来后,整个朝堂就跟炸开了锅一般的热闹。</p>

六十岁退休?</p>

退休按照品级,每月最低可得五贯钞补助?</p>

这个方案一出来,有人愿意,有人不愿。</p>

愿意的主要是上了年纪的官员,他们有些干不动了。</p>

不愿意的也是这些上了年纪的官员,因为他们不想放下手中的权力,也觉得自己的身体还算不错,能继续干上几年。</p>

与其说是朝会商议,不如说是陛下通知一声。</p>

官员反对或是赞成,对于朱元璋来说,也没太大的意义。</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