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军中震慑(2 / 2)

朱英向前走了几步,直直的走在一个壮汉的面前。</p>

眼睛盯着此名军士看去,在朱英的目光下,那名军士有些承受不住,微微低头躲避朱英的目光。</p>

朱英平静的说道:「段三,本宫听说你是我玄甲卫中最为勇武的将士,在各项争夺长期保持在整个军营中前十的水准,怎么,连看向本宫的勇气都没有吗。」</p>

段三完全没有想到,太孙殿下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这一刻心中是满怀的激动。</p>

不过听到太孙殿下话中的意思,段三只是稍微犹豫,便就单膝跪地回道:「属下不敢与殿下对视。」</p>

朱英问道:「为什么不敢,玄甲卫的第一条军令难道你忘记了吗。」</p>

段三回道:「属下不敢忘记,属下不惧生死,但殿下在属下的心中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如若跟殿下对视,在属下的心中是大不敬。」</p>

….</p>

「属下甘愿接受责罚。」</p>

段三这话中的意思,便是宁愿接受责罚也不愿意触犯心中的殿下。</p>

朱英笑道:「让你们读书识字,结果现在什么情况我不知道,倒是这嘴皮子也跟着学熘了。」</p>

「行了,起来吧。」</p>

谁也不知道,朱英这番到底是试探,还是有其他的意思,不过显然段三的话还是让朱英很是满意。</p>

问完段三之后,朱英便就在方队之中走了起来。</p>

他认真的看向每一个军士,而每一个军士在接触到太孙殿下目光的时候,都会如同段三一般,微微低头避开直视。</p>

不过同样的,朱英的样貌也深深的刻在他们的脑海中。</p>

而朱英要的,便是这般的效果。</p>

他这一番并非是作秀,而是要让玄甲卫的每一个军士,都要记得自己的样子。</p>

这一走,便是近半个时辰,大约四五十分钟的样子。</p>

朱英走得不算快,他尽量让每一个军士,都能够看清楚自己的长相。</p>

在如今的古代,军队的调动是只认虎符而不认人的。</p>

哪怕是皇帝,甚至是朱元章,在没有虎符的情况下也无法调动并不认识自己的军队。</p>

朱英现在的做法,显然是要让自己凌驾在虎符之上。</p>

最为主要的是,玄甲卫是自己的亲卫军,适当的露面可以增加自己在军士之中的亲切感和熟悉感。</p>

当然,现在玄甲卫的五千多人,早就已经不是第一批玄甲卫了。</p>

严格来说已经是换到了第三批。</p>

之前朱英跟着一起操练过的第一批玄甲卫,基本上目前已然是各个卫所的总旗,百户,甚至是千户的武官。</p>

第二批有许多去了大明军事学院,还有一些跟第一批的情况差不多。</p>

今日朱英的到来,便就是为了让第三批新生代的玄甲卫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p>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在如今的大明军队之中,朱英已然散步了至少七千名的中层军官。</p>

这七千大明的中层军官,都是玄甲卫出身,也代表了朱英在军中的权威。</p>

在这种不断过渡的情况下,哪怕现在的朱英本身没有任何的领兵作战的经历,在兵权上也同样会有极大的影响力。</p>

【推荐下,@</p>

十步的样子,真正的杀伤在三十步达到最高。</p>

这自然是因为随着火器的出现和发展,多种武器的组合在作战时成为大的趋势,单一硬弓已然不能满足需求。</p>

因为蒙元的关系,朱元章一改前宋步兵为主的劣势,以骑兵为主,追求快速激动和灵活,在这方面显然软弓的优势更大。</p>

而蒙古人所使用的,也是软弓而非是硬弓。</p>

这是在牺牲距离后来提升打击的精度,准度。</p>

如今大明骑兵可用八字形容:软弓,长箭,快马,轻刀。</p>

步兵这块是大明的主流,有着火炮和火铳的配合,也不是随便可以冲锋进来的,在和蒙古骑兵的作战中,便就是一个带远程伤害的乌龟壳,使得蒙古骑兵无法靠近。</p>

便是这般两相组合,才有了今日的大明天下。</p>

拿过软弓的朱英朝着点将台走去。</p>

大约在接近四十步的时候停了下来,随手从一名军士的箭袋中抽出一支,搭弓上弦,抬手就射。</p>

站在旗杆下的郭忠见太孙殿下直接朝着自己射来,吓得不敢动弹,只得是害怕的闭上双眼。</p>

不过随着破空声传来,自己的身上并没有任何的疼痛感,反而是羽箭射入木头的声音。</p>

刚睁开的郭忠还未反应过来,便是见到太孙殿下在四十步开外,快速的搭弓上弦,好似连瞄准都没有。</p>

嗖嗖嗖的响声接连不断。</p>

郭忠下意识的侧过头看向旗杆,只见不断有羽箭罗落在中间的位置。</p>

密密麻麻,几乎全部都射在一处,没有一根箭失落空。</p>

不过是十几个呼吸的时间,一个箭袋三十箭失便已然全部钉在了旗杆之上。</p>

执笔见春秋<b>最新网址:</b>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