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黑暗与光明!(2 / 2)

两千万军队保障罗林帝国日常的安全自然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征战其他域,就显得有些紧巴了。

这个时候预备役就需要全部尽快转变成真正的士兵,让他们全面武装起来,为罗林帝国的壮大而不懈努力。

战火昂扬而起,在血海中,是一片死尸的哀嚎。

罗林不渴望战争,但是他喜欢罗林帝国的血龙旗帜插在更多更广阔的土地上。

如果有人来告诉他,愿意在自己的领地中插上独属于罗林帝国的旗帜,那罗林也必定不会选择拒绝。

本来这就是一件令人心情无比畅快的事情,为什么要选择拒绝呢?

南域和北域的总体实力其实比东域还要插上不少,在这两域之中,连圣阶强者都是很稀罕的。

两域的圣阶强者数量加在一起勉强能够与东域匹敌。

所以在高端战力上,罗林帝国能够以一种碾压势直接将南域和北域推倒,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强者,自然有强者的孤傲,这幅姿态自然还是要装足的。

至于其他方方面面的事情,有时候其实也是可以选择适度忽略的。

如果没有任何孤寂,拿下南域和北域对于罗林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只是罗林害怕这中途会出现什么意外。

虽然现在黑暗教会的教皇洛夫斯基已经被他掌控了,但是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掉以轻心的结果就是全盘崩溃。

在这样的昂扬战场中,从来就没有什么仁慈可言。

强者凌辱弱者,弱肉强食,多么现实点的道理。

倘若罗林先前没有得到血玉麒麟,更没有什么转生池之类的宝物,那当时面对气势汹汹的洛夫斯基,也注定只能败亡。

亦或者说,若是罗林没有得到强大的系统助力,或许他早就在几年前在卡拉狄领的时候就被盗匪坑害了。

一桩桩,一件件,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

顺延着这样的道路,寻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心中难免会有一些别样的小心思,但这是人之常情,谁也无法剥夺一个人的正常思维。

纵使是神,他也只能毁灭一切,却无法改变一切。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他今后的人生道路。

踏足眼前,究竟选择哪个方向迈出第一步至关重要。

开弓就没有回头箭,迈出了脚步,也就没有收回去的道路了。

将来无论荣华富贵,都要靠着你自己去抉择争夺。

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苦辣酸甜,自己品味,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确实,这值得我们一点点去研磨自我,品味自我,赏析自我。

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有有些事情未必能够一一发掘就是了。

物尽其用,人也可以尽其所能!

现如今罗林帝国的发展趋势其实也还不错,方方面面的,还没有太多方面的纠葛。

一切都顺风顺水的,倒也没有辜负罗林的希望。

一都在无形中辗转着方向,可能在我们不在意的时候,就会突破静默,破茧为蝶!

于心中怀揣着这样的梦想,矢志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直至最后,心中自由一番评判。

圣战在即,留给罗林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他时时刻刻都在警醒着自己,或许明天,就是最后的决战时期了!

那份情怀,非一般人能够感受都,那份动心,也不是常人能够理解得了的。

这是独属于罗林的一种莫名心态,他的心中,自有无限乾坤!

圣战1开启的时刻,也代表着,罗林帝国的军队朝着九域四荒奔赴的时刻。

两千万正规军加上三千万预备役士兵,足足五千万!

这个数量还在不停地往上递增,一切都还在变化。

欣喜若狂?倒也不至于,不过,心中有这种澎湃之感倒是真的。

所一直以来坚守的,大概也就是这些吧。

从卡拉狄领一直走到今天,覆灭雷诺王国,征战东荒域诸国,再到东域中搅动风云,这一步步,都蕴含着无限机遇与风险。

但凡有哪一次马上失足,一切都将转变风云。

如今罗林帝国来之不易,罗林费心费力坚持于此,为的是什么?这份情怀又是从何而出?

这些道理都是很明确的,但是在彻底铺展开的时候总是会被遗漏一些关键的东西。

会给人一种错误的引导,亦或者带领你走向深渊。

其实,黑暗诸神和光明诸神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因为利益的分割所以必须要形成两个集体?还是说,根本就是强行给分割出来的。

黑暗教会崇尚的是真小人思维,也就是说哪怕你做了一些卑劣的事情,造成了一些恶果,但是你只要敢于承认,敢于担当,没有人会摒弃你,反倒是觉得你是一个具有英雄色彩的人。

当然,黑暗教会的法度还是有的,杀了人,犯了罪,依旧是要遭受到无限制裁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若是你在此过程中做了一些事情来弥补,倒也不是没有机会更改这个局面。

总而言之,黑暗教会的教义是比较灵活的,可变动性很强。

至于光明教廷之中,倒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表面上人人都是最正义的君子,但是暗地里,那些勾当也不少。

说他们是伪君子一点也不为过。

伪君子撞上了真小人,还真不知道谁优谁劣。

说不好,伪君子更令人感到厌恶。

当然,不管是在哪个阵营当中,都是会存在卫道士这种类型的人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固态了。

但是这些人往往都是众人所排斥的存在。

毕竟,

想做圣母的人终究还是少数的。

一束光,照到了黑暗的地方,这束光就成了罪恶之光。

道理大概就是这些,愿意理解的人能够轻易理会,不愿意去理解的人无疑是在对牛弹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