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曹操的使者(2 / 2)

罗轲背着手走到大厅门口,望着天上的片片浮云,面露思忖之色。

陈宫立在罗轲的身后,说道:“曹操送如此厚礼给主公,看来他们马上就要对徐州动手了!”

罗轲对陈宫说道:“他是怕我趁机出关突袭他兖州。看来,他还是不太了解我们的情况,以我军目前的情况来说,半年之内都休想东出汜水关。”

陈宫对罗轲说道:“所以主公便索性收下了曹操的礼物,卖他一个人情。”

罗轲呵呵一笑,调侃道:“能平白得到这许多的财物也是很不错的啊!”

陈宫对罗轲说道:“如今主公既然收下了曹操的礼物,曹操该当安心了。”

有些朋友可能认为尔虞我诈,任何诺言都是不可靠的。这话没错,不过有些问题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像曹操送礼给罗轲的这种事情,嘴巴上没说,其实就是请罗轲不要干扰他去夺取徐州。

罗轲收下了这些礼物,就能够约束他吗?

在一定程度上还真能约束,这和华夏文明的特点有关,其中信义是很多正直之士看中的一点。

罗轲要逐鹿天下,就少不了文武人才的相助。

要这些人才助你,那就要这些人才看得起你。如何才会被他们看得起,这就涉及到你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他们的价值标准了。

比如罗轲手下的张辽、赵云、陈宫等人。要不是因为他们觉得罗轲符合他们认同的某些价值标准的话,怎么可能投效罗轲。

因此罗轲收下了曹操的礼物,便等于许下了不干涉曹操行事的一个诺言。天下人都看着,罗轲若是违背这个诺言,对于他的形象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如果他这么干了,那么许多原本打算投靠他的人才就很有可能改变想法,而且在他将来的征战中,征服一个地方的阻力在无形中说不定也会增大不少。

因此,除非摆在罗轲面前的利益足够大,否则他绝不会轻易违背诺言。

不仅是罗轲,其他大部分的诸侯也都会如此做。这是由一种文化和道德形成的无形约束。

历史上,郭汜、李傕起的快,败的也快,就跟他们所作所为太过让人厌恶有很大关系。

当然了,罗轲、曹操这些人也不是真的愿意遵守诺言。他们就算要违背诺言,也往往会想方设法制造出是对方违背了的承诺的假象。

历史上总是会出现所谓师出无名和师出有名的说法,其实就是这一类情况的一种表现而已。

罗轲收回了思绪,想到长安的事情,对陈宫说道:“刚刚收到的报告,牛辅竟然在秦川战败了,韩遂、马腾十五万大军长驱直入,长安现在的情况很是不妙啊!”

陈宫大感意外,皱眉道:“这可就怪了!牛辅手下也是十五万之众,就算不敌韩遂、马腾,也不该败得如此之快啊!”

罗轲点了点头,道:“我也很困惑!牛辅这个人,我虽然不是很了解,不过看他之前能够守住西边疆界不失,应该是有些能耐的。败得如此快,确实十分反常!虽说有一个李西被韩遂、马腾收买了,才致使牛辅大败。这我就更加不明白了,马腾、韩遂不过地方诸侯,地位不高,能拿出的钱财也有限得很。他们凭什么收买了李西?而且据我所知,这个李西是太师一手提拔起来的,太师对他跟对李肃等人差不多,十分慷慨,他也没有什么道理来背叛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