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几家欢喜几家忧(1 / 2)

庶门 一语不语 0 字 2022-01-09

 定国侯刘兆举家搬往汉中,定国侯意图谋反的事也就暂时告一段落。</p>

三月十二,正是春暖花开时,朝廷接连颁布三道重要的旨令。第一道,定国号为启昌,立皇后孙小鱼。</p>

这是皇家的头等大事,新皇登基以来,一直在忙着平定叛乱,先是关中,后是淮南。新皇平定天下,一些门面的工夫该做必须要做。</p>

淮王自立为帝定的是隆元,开启昌隆盛世的元年,而新皇的国号这层意思更明显。不管是新皇,还是身死的淮王,在订立年号上都是以民为本,准备治理天下,而不是想的征南讨北。这也更容易为普通百姓所接受。</p>

第一道指令刚下还不到半天,第二道封赏战时有功人员的圣旨也即时公布。</p>

前锋将军刘愈受封武义侯,食邑六千户,晋升为上将军;讨逆大元帅柴锦,封临清侯,食邑三千户,加安前将军。除了这两位首功人员,齐方受封云金将军,霍病受封少武将军,瞿竹受封安业将军,蓝景受封东宁将军,杨烈受封南苏将军。</p>

除了这些功劳卓著的将领,其他的将领也多有提拔。另外还有镇守后方的长安防司衙门总统领李糜,被晋升为五威将军,统领长安东水大营。</p>

蓝景直接晋升为兵部尚书。</p>

武将为实权的兵部尚书,这在大顺朝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主要因为蓝景跟蓝和的关系,这次蓝景为兵部尚书也是右相袁博朗一力推荐的。</p>

左相和右相意见达成一致,在六部中,也就很少有人能提出反对意见。闵少顷也没敢多提。</p>

在文官方面,闵少顷和马峰居了首功,令朝中非议之声不绝,二人晋为六台衙门干事,也就等于是进了内阁。而在其他人员上,负责大后方长安城事务的隋乂从正三品京兆府尹变成从一品京兆府尹,官职没变,只是官阶涨了,这令他似乎不太满意。按照隋乂的想法,这次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怎么也会将他调个某部的尚书干干。</p>

这次赏赐有功人员,基本秉承的就是有奖无罚的原则,无过便是功,如此一来整个长安城的官场都好像喜气洋洋的,连同那些之前搀和闹事的皇子,在爵禄上也有增加,尤其是信竹君苏碧,她的封地增加了一倍,再加上柴锦的三千户食邑,足以建立一个国中国。但她似乎也没打算请旨就藩,到自己的藩地当个土皇帝。</p>

第三道圣旨,开科取仕。</p>

因为在之前朝廷已经下旨召藩王和藩主入京,这一年的除暖花开的情况跟前一年十分相似,只是更换了天子,天下也经过半年的动荡之后平定了下来。学子们也没想到这么快又有机会进入京城参加考试,而这次的开科,是为新皇选拔人才,在录取进士的名额上有显著增加,所有的学子都明白这是何等的好机会。</p>

但实际上,这次考试的报名情况却不如往常的科举,因为天下动荡,很多学子都流离失所,而这次考试又限制了淮地的考生,使得这次的考生规模有大幅度锐减,尽管如此,进京的考生仍有七八千人。</p>

在此时,刘愈突然辞去六台衙门的差事,突然间好像要远离朝局,只是挂着前锋将军和上将军,以及武义侯的名衔,赋闲在家。大多数的朝议他也无须参加,只是在商贸司的事情上,他还会偶尔呈递奏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