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山越条件(2 / 2)

方腊真有些急疯了,却忘了邓元觉能跟着他,又岂是简单的封赏可以买动?</p>

邓元觉暗暗叹了口气才道:“上策,趁梁山大军没有进入蜀中之前,投降宋清,臣知道宋清一直很敬重蜀中百姓,所以圣公若能主动投降,免了百姓遭受战火之苦,以宋清的为人,一定会厚待圣公”</p>

“什吗?你让我投降宋清小贼?不行、不行,万万不行,我绝不投降,快说另外两条计策是什么?”</p>

</p>

方腊的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p>

邓元觉心中忍不住又叹了口气,方大哥,你算没救了。</p>

“中策,收拢人马退入大理,寻一立足之地,以图东山再起,至于下策,那就是准备和宋清死战到底吧!”</p>

方腊知道大理现在也不消停,高氏权臣和段氏皇家一直因为权力问题掐着,而高家内部也不团结,时不时地还会来场内斗,所以退入大理也未尝不是条出路。</p>

至于说同梁山大军血战到底,方腊却没那个勇气了。梁山兵强马壮、火器犀利不说,最主要的是,他知道自己的军队已经烂了。欺负一下地方百姓还可以,遇到如狼似虎的梁山人马,不立刻崩溃才怪。</p>

原本方腊还指望着康巴能在关键时刻帮自己一下,现在看来,这家伙根本就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保不准同宋清勾搭在一起后,还会帮着宋清咬自己两口。</p>

吕师囊心中暗急,若是让方腊跑了,自己的功劳岂不是要小上很多?所以最好还是把他留在这。</p>

皱着眉头道:“国师也有些悲观了吧!天下人皆知蜀道艰危,梁山人马想来就能来吗?而且圣公麾下还有二十万可战之士,我们凭借天险,未尝不能挡住梁山大军吧?”</p>

吕师囊说的确实是实话,但前提是他没有出卖方腊。各处险关的驻军分布情况,他早送给梁山了,该怎么打?梁山大军当然知道了。</p>

其实方腊是即不想打,也不想跑,所以听完吕师囊的话,就开始自欺欺人起来。</p>

“是啊!我有蜀道天险,你梁山人马再厉害,想要与天斗恐怕也是死路一条吧?”</p>

想到这,方腊不由坚挺起来,昂然道:“本公决定誓与宋清小贼血战到底,诸公还须恪尽职守,一定要把梁山人马挡在蜀中大门之外”</p>

这里面除了邓元觉,其他人还是很乐观地,不为别的,他们依仗的就是这脚下的天险。</p>

邓元觉心中再叹,干就干吧!谁让我们和方大哥是兄弟呢?</p>

康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恐怕连他知道都说不清。有人说他狡猾残暴,也有人说他贪得无厌。</p>

但作为一个统领蜀中最大山越部族的头人,他无疑是极具政治头脑的。起初他确实很看好锐意进取的方腊,不过随着方腊兵败返回蜀中,逐渐开始蜕变的时候,就让他看出,方腊也终是个扶不起的阿斗。</p>

基于这,康巴开始变成了方腊眼中的吸血鬼,不断地向方腊要这要那,却不知这只吸血鬼的眼睛已经远望出蜀中,落在了逐渐崛起的梁山势力上。</p>

梁王宋清一系列惠民强国的策略,让康巴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天下怕是要换主人了。</p>

康巴不同于那些固步自封的部落酋长,山越人生活在山上,作为首领,他的日子过得虽不错,但百姓生活困苦,衣不遮体,过着有如原始人一般的生活,所以康巴很向往汉人的生活。</p>

但如果山越人下山的话,势必会与汉人产生矛盾,而这种矛盾的结果往往都是两败具伤,所以这位非常有政治眼光的大头人,一直想找一位适合的汉人首领合作,改变山越人的生活条件。</p>

现在看来,梁王宋清无疑就是最好的人选。</p>

蜀中的十万大山几乎都是康巴的地盘,所以屠杀大巴山脚下汉人村镇的事他早就知道,并已经将凶手控制起来,但他没有杀这些冒充山越人行凶的杀手,而是准备作为与宋清谈判的一个条件。</p>

当然了,如果宋清不敢来的话,那一切就都无从谈起了。不过这位梁王千岁的胆子确实不小,居然很快就给了他回复,答应与他会面,这也让他看到了梁王的胸襟以及愿与山越人和平共处的诚意。</p>

会面的地点就在大巴山脚下,所以康巴倒不担心宋清会玩什么阴谋。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出动了数万族中青壮,漫布在大巴山上,这样一旦有事,就可以随时接应自己。</p>

很快,正式会盟的日子就到了。(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