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整頓(二)做事要有班子(2 / 2)

在社会上,这些人可以说不够圆滑,不通人情世俗。</p>

不过,一座现代化的大型企业,真正的适合做生产管理的,也只有这些在品格上有坚持、不妥协的人。</p>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把管理一丝不苟的做起来,才能为企业真正的创造有价值的贡献。</p>

现在东华市的整体环境不行,使得这些人才难得出头之日,也没有管理上水平的外资或合资企业等就业渠道供他们流入——这样也好,沈淮想到把他们拉到梅溪来,阻力还能小一些,不然凭梅溪这么一座破厂,凭什么把一流的人才请进来?</p>

也是在这一刻,徐溪亭才更深刻的认识沈淮做决断的果断。</p>

当然这个也跟沈淮昨天逼得市长都低头的强硬姿态有直接的关系。</p>

他现在要是不怕钢厂崩溃掉,就是把钢厂的整个管理层清洗掉,也没有人敢说个“不”字,何况他现在只是从市钢厂请三个真正有能力的人进来加入准管理层?</p>

什么样的狮子带领出什么样的团队。</p>

徐溪亭即使是个保守谨慎的人,这一刻也有着做一番事业的热血往外涌。</p>

*************</p>

沈淮与徐溪亭、赵东、胡志刚去的电炉钢车间,是梅溪钢铁厂眼下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生产线。</p>

很可惜,这条线的运行非常差。</p>

由于技术力量缺乏跟管理上的严重滞后跟僵化,这条线几乎七成的产能潜力都没能发挥出来。</p>

以两座四十五吨级电弧炉为核心,加上前置处理、精炼炉、板坯连铸机等工序设备设置在内,加上前中后三段的炉料、钢坯以及钢材仓储场地,整条生产线铺陈开来有一里多地。</p>

站在生产区的二道门前,看着连接生产钢铁长廊以及高高耸起的炼炉,现代钢铁工业的魄力尽情的展现在眼前。</p>

可惜的是,这只图有其表,内中尽是败絮。</p>

当年梅溪钢铁厂引进电弧炉连铸生产线时,正是国内乡镇企业发生的高\潮期。受种种刺激,县镇,包括东华市,也不管能不能消化,就拍脑袋决定上马国外八十年代初才成熟起来的先进技术。</p>

市县在贷款上都给了有力的支持,一次就从多家银行贷出近五千万元的资金来。在九零年之前,东华市对乡镇级的企业,就没有这么大的支持力度,在全省来说,也极为罕见。</p>

沈淮当初就作为技术骨干,给梅溪钢铁厂借调过来,参加为期三个月的设备安装调试,对这条线的情况很清楚。</p>

即使过去三年了,这条生产线的技术水平,在国内还是一流的。</p>

只可惜,神兵利器再锋利,没有会使刀的人,也白瞎。</p>

这条生产线,需要一百二十到两百名培训合格的专业工人,就能运行起来,达到人均年产三百吨钢的高生产率水平。</p>

而如今,梅溪钢铁厂在这条线投入的一线工人接近三百人,但真正懂技术的专业工程师,就徐溪亭寥寥几人,生产安全的管理也相当的滞后。</p>

在严峻的生产安全压力面前,以徐溪亭谨慎的性子,也根本就不敢把产能开足。</p>

沈淮在厂办跟徐溪亭、赵东谈了许久,这会儿到生产区,离上班时间也很近,一线工人也陆陆续续的到岗。</p>

经历昨天的事,一线工人情绪很高,但情绪高未必就能把事情做正确。</p>

沈淮走进板坯连铸工段,现在生产线还没有运转,二三十名工人,能照规章穿戴好工作服、劳保鞋、安全帽的工人不足半数。有人甚至穿着棉拖鞋站在扎机前,还有烟头堂而皇之的躺在地面上;板材及器械堆放混乱,地面上到处都是油污。</p>

徐溪亭能感觉到沈淮精于生产管理,因为他锁着眉,虽然不吭声,但目光每扫一处,都是生产管理上所存在的严重缺陷——徐溪亭虽然不负责生产方面的管理工作,但作为副总工程师,也将要给沈淮提拔为全厂技术的总负责人,无形之间还有一股压力叫他难以喘气。</p>

几个副厂长也是赶到厂办后,知道沈淮早上进厂有一段时间了,不敢马虎,还彼此检查有无漏洞,赶到电炉钢车间跟沈淮汇合。</p>

看着几个副厂长进工段,沈淮站在那轧机前,看着他们走过来,对着当中一人说道:“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一丝不苟的遵循生产规章制度,你,去把辞职报告交到我办公室来……”</p>

经历昨天的事情之后,谁敢在沈淮面前再马虎?</p>

他们进厂区之前,还彼此检查过,确保没有毛病可以给沈淮挑刺才过来,哪里想到刚见沈淮,就给指责不遵生产规章制,给强令辞职?</p>

给沈淮当众拎出来强迫辞职的副厂长,当即傻在那里,脸涨得通红,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里犯错了。</p>

过了半饷,才有人看出来,扯着他的衣袖,指他的鞋:他进厂区之前,没有把皮鞋换成劳保鞋。</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