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攻克苇子峪(1 / 2)

万世血仇 苕面窝 0 字 2022-09-25

 高静祥手中的望远镜就一直沒有放下过一大群小鬼子冲出來排长彭小林临阵组织战士们迎敌这都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动作</p>

与此同时一直在观察敌人动态的高静祥也下达了“覆盖性炮击”的命令</p>

一直到这个时候战斗场面和节奏才重新回到高静祥原來的计划当中</p>

看到小鬼子的阵型已经被炸得支离破碎高静祥终于下大了最后进攻的命令:“丁二根带领掷弹筒前移到镇口为彭小林他们发动最后突袭提供火力支援”</p>

警卫排长丁二根闻声出动带领9具掷弹筒18名战士从山沟冲出去很快就在镇口找到了早就观察好的位置第一批9枚榴弹对着小鬼子躲藏的地方砸了过去</p>

掷弹筒和迫击炮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是掷弹筒发射的榴弹其实就是手雷或者是特制的手榴弹威力差很多</p>

另一方面敌我双方之间超过一百米之后尤其是准确性很差唯一的优势就是比战士们投掷手雷的距离远一些</p>

所以说像这种集中掷弹筒进行轰炸那才真正算得上是“狂轰滥炸”根本沒有办法做到精确打击</p>

不错就是掷弹筒手依靠自己目测敌人所在的位置然后进行乱炸因为弹着点沒有什么分布规律让敌人沒有办法躲藏</p>

这种快速打击过程中的“目测”攻击完全依靠经验不错就是一种感觉这需要掷弹筒手敏锐的洞察力还有一些小聪明才能办到</p>

为了弥补掷弹筒的不足之处白书杰一直在暗中指导三仙洞兵工厂研制枪榴弹因为这个年代的材料问題、工艺水平问題的限制虽然已经生产出來一批但是沒有满足白书杰的要求所以沒有进入实战</p>

最主要的问題榴弹枪的选择问題白书杰还沒有最后定型原來采用的是三八式步枪和辽十三式步枪作为榴弹发射器的挂载器具但是白书杰发现自己的部队装备步枪实在是太少了而且不适合特战部队使用</p>

目前正在试验mp18或者仿制的同型号冲锋枪甚至是捷克式轻机枪反正备选方案很多距离装备部队还有一段时间</p>

关键是空包弹的装药量、榴弹的类型还需要大量的实验比如说白书杰就想把脱壳穿甲弹给整出來还有高能高爆弹、高温燃烧弹等等这都需要时间來试验</p>

闲言表过书归正传</p>

丁二根他们的9具掷弹筒抵近轰炸小鬼子趴在地上、躲在掩体后面全都沒用只能不断露出身形后退成为彭小林身边轻机枪的靶子</p>

敌退我进彭小林身后的冲锋枪队员见缝插针利用小鬼子被炸得晕头转向的间隙从两翼交替掩护向前猛冲打得小鬼子根本沒有还手之力</p>

这一通乱战彭小林和战士们给原來率先发动突袭的那些人好好上了一堂战术课</p>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系统的武器装备基础上的如果沒有掷弹筒、迫击炮、轻重机枪的话仅仅依靠大刀长矛也就谈不上什么“机步协同”、“机炮协同”、“步炮协同”</p>

小鬼子缺乏的就是系统的武器装备因为这种密集层次的综合打击需要消耗大量的武器弹药东洋矮矬子可承受不起</p>

比如说冲锋枪就是热河方面军战斗班的标准装备小鬼子就只能干瞪眼</p>

而白书杰就沒有这种担忧因为他走的是“用最少的军队人数发挥最密集的火力优势达成最显著的战斗目标”这种精兵路线</p>

尤其是号称“亚洲第一兵工厂”的奉天军械厂当年承担东北军40万大军的武器供应还有大量的富余外销</p>

“九一八事变”中白书杰乱中取利基本上被他搬到了三仙洞专门为自己的十余万人生产所以弹药消耗并不是很紧张</p>

至于像陈杰这样深入敌后的特遣队一方面在密营里面有基本储备另方面是因为白书杰一贯强调要采取“小规模、多批次的歼灭战”能够随时获得补充所以战士们从來沒有计算自己打出去多少子弹</p>

当然这并不是白书杰的创举而是毛伟人的精辟理论白书杰不过是照本宣科因地制宜的“剽窃自用”而已</p>

现在很多无知的青年人在网络论坛上争论狗屁“谁是抗日的主力”最大的质疑就是八路军经过八年抗战中从三万六千人发展到了120万人而蒋某人的400万大军打得尸骨无存</p>

胜利不是说你死了多少人來评判的如果为了民族独立而抗争都按照死人的多少來计算的话那还不如全民族自杀算了</p>

稍微懂一点儿历史的人就会明白:蒋某人在军事战略战术上算得上是当年中国最大的饭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