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东方曼哈顿(2 / 2)

现场七嘴八舌的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毕竟是研讨会嘛。本来就应该是畅所欲言,不然这会就白开了。

陈渤没什么想法,毕竟是他提出来的这个计划雏形,他肯定没意见,具体的计划执行则是由市府来制定的。

“任总,您怎么看?”

“计划虽好,是不是好大喜功了些?企业不是靠那些门面来支撑的,应该把心思放更多的放在创新上,有那么多钱我就完全可以投入到技术研发中。”任正飞不以为意,这倒也符合他的性格,各地都在争相建设摩天大厦,华为年收入近千亿美金的时候都没有任何动静。

“我不这么认为,技术是企业根基,市场营销也不可忽略,固定资产亦是企业资本的组成部分,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所有的成本都会在未来增加的营收之中分摊出去。”

陈渤是做互联网的,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提高品牌形象,增加企业的影响力。网络需要技术吗?的确是需要的,而且还不可或缺,但是时代在发展,没有好的营销又怎么能吸引用户?那么多互联网公司砸下几亿,几十亿的资金,为的就是提前抢占市场规模,布局未来。

任正飞若有所思,不置可否,他们两个人只是小声在下面议论,并未发表任何观点,仅看会场上的气氛还是相当热烈的。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iiread 】

“我们平安保险鼎力支持市府的规划,反正本来就有打算兴建办公大楼,这回是解决了我们的一些难题。”说话的是一位精明强干的中年男人,平安的创始人马鸣哲。倒也是个传奇人物,时代的弄潮儿。

“陈渤,你怎么看?”李树森意味深长地点了他的名,差点让他措手不及,这是明摆着让他上个托。

“盘古科技集团紧随平安保险的步伐,坚决支持市府的决策。”

陈渤说完又朝着马鸣哲点了点头,卖个好。平安虽然是卖保险的,但不代表不能合作,而且合作的空间还相当大。

这次的研讨会并非没有收获,李树森整理了众人反馈来的意见便宣布散会,在座的哪个人不是日理万机的那种,谁有空多呆,便作鸟兽散。

“马总,请留步。”陈渤在马鸣哲身后叫住了他。

“陈总,有什么事吗?”

“难得撞见您这个忙人,中午有空的话吃个便饭,咱们边吃边聊,有个合作的小计划。”陈渤诚恳道。

马鸣哲看了看手表,便点头同意,一老一少两个人随意地找了个环境尚可的小馆子,要个包间坐下。马鸣哲对陈渤的印象,除了刚才在会场上的卖好之外,其他并不深。毕竟没有什么直接生意来往,平安的业务主要还是靠着各地的业务人员用地推的方式一个一个啃下来的。

等餐的时间,俩人就着劣质的茶水,开始了对话。

“我是做互联网的,很多人以为通过网络向用户来提供内容,其实不然。与其说互联网公司,不如说我们是数据公司。客户的重要性,想必马总应该深有体会吧?”

马鸣哲点点头,应了一声。没客户,哪来的保费?没有保费又哪来的资金去金融市场投资理财赚取差额呢?

“第一,蚂蚁搜索可以利用网络用户的ip搜索关键词分析来帮助平安保险找到精准客户,即使他想找的是人寿或者太平洋都能引流到平安的网站上来。第二,叮咚网虽然是个电商网络平台,但我们有自己的网络支付工具,对于所有的用户都可以进行相关财力的数据分析。”

“哦?有点意思,可否说得再详细一些?”

“当然,我们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来进行详细分析,如果他买了汽车周边产品,那说明他有车,就有车险的需求。如果他购买了家居环保产品,那么证明他对家庭非常有责任感,家庭理财产品就是潜在客户。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项分析指标,我们可以进行多个纬度的分析来更精准的知道这个客户需要什么,直接从电商平台就可以将保险卖给他。”

互联网卖保险这个论题稍微有些前卫,但不否认的是互联网能够给保险公司带来更多的客户资源,国外的安联、aig集团等等都在使用互联网去推广宣传,国内起步稍晚,但进步的空间也是足够大的。

“这个好,能够拓展非常多的渠道,难怪互联网的估值总是那么高了。”马鸣哲深表赞同,“只要手握客户数据,就可以二次开发,陈总下得一手好棋啊!”

“很多还都在实践阶段,还需要马总地支持下才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