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登基篇(1 / 2)

 一个人生而劳碌,死后应得到些许安宁了吧?这是对一死者最起码的尊重。但骄傲强势了一辈子的赵光义却偏偏就得不到。</p>

真是悲哀!他刚刚咽气,尸骨未寒,2个生平最亲近的人就背叛了他:他的贴身大太监王继恩、皇后李氏。</p>

王继恩心里掂量了下,让皇太子顺理成章登基,有他什么功劳?可再另立一个,那么20多年前的旧事就会重演。他还是那个拥立新君,立下头功的人。这样的美事,想着都兴奋。简直就是唐朝时伟大的太监们才能做出的事。而他,一个太监,居然就能2次成功。这将是空前绝后的纪录,是太监中的太监!于是他先动手联络了2个同伙: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3人联手仍觉分量不够,于是找到了赵光义遗产的直接继承人——李皇后。何况李皇后哥哥李继隆大将军是此时的殿前司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要知这时殿前司早就没都点检了,所以这位都指挥使大人就是殿前司的老大!且他本人此时就在京城里。</p>

王继恩只要稍微看眼李皇后身边那可爱的小男孩,就知道了皇位继承人该是谁——原皇长子、现废庶人赵元佐。</p>

李皇后马上就同意了。此前她一直在抚育着赵元佐的儿子。这时是爱子及父也好,还是从前爱父及子也罢,反正她被打动了。</p>

阴谋从赵光义病倒开始,也就是他死的前一天。从那时起,王继恩才和李昌龄、胡旦结党,准备推举赵元佐。</p>

而此时这重要时刻,皇太子赵恒居然一直没在病危的父皇身边!他被隔离了,连皇宫都进不去!但不急,有人能进去。首辅宰相吕端亲自进皇宫探病。有证据证明,此时已是老年的吕端视力己很不好了。他努力地向四周张望,结果发现谁都在,除了最该出现的皇太子赵恒。吕端立即警觉,他悄悄避开所有人,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笏板上写了2个字“大渐”马上派亲信送给赵恒,要他立即进宫!</p>

銆愯瘽璇达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紝www.mimiread.com 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就在这时,赵光义死了。王继恩立即行动,去见李太后,2人瞬间勾通,达成协议。且认识到了问题最关键点。即立一个皇帝,无论太后还是太监,都说了不算。必须得有大臣。不管有什么样内幕和命令,确认皇帝身份都得有公章、有诏书,且这些都必须得由国家公务员出面才能名正言顺产生效力。哪怕这些东西都是伪造的。</p>

一走出李太后的宫门,王继恩瞬间抓狂。吕端居然不见了!就这么一转眼工夫,那个既老又胖行动不便的老头居然失踪了!立即去找!有人报告说吕端己回到了中书省。王继恩松了口气,还好,不太远。但事情重大,他决定亲自出马去找吕端!</p>

太监本职就是服侍与传旨,中书省政事堂可真是太熟了。于是王继恩马上见到了吕端,第一句话就是:陛下驾崩了!</p>

吕端表示了悲痛,但很有限。接下来王继恩就非常兴奋,简直是惊喜。他说了太后要立赵元佐,而吕端居然不反对。但惊喜过后吕端又让他突然间凉了一下:立谁不立谁,我们说了都不算,太后说了也不算。</p>

谁算?王继恩瞬间紧张。</p>

吕端慢腾腾说了2个字“遗诏”</p>

王继恩脑子急速运转,原来有遗诏!这是突如其来的变数,不过对他只有好处没坏处,最起码一点,没遗诏按理就得由皇太子接任。有了遗诏就另说了。太棒了!至于遗诏上写了什么,再把它读成了什么,嘿嘿!以为我王继恩不认字或读不出错别字?</p>

那么下一个问题:遗诏在哪儿?</p>

吕端站了起来,嘟囔着“还能在哪儿?中书省政事堂的诏书阁呗…喂!你别急!咱俩一起去拿”话未说完,王继恩己再次启动。这位大太监以花甲老人超常的敏捷嗖一声射了出去,冲向了诏书阁。</p>

就这样,王继恩领先吕端冲进了诏书阁,一切也就此结束。这是他在这一夜犯的最大也是唯一一个错误。他一生就此落幕…</p>

诏书阁里鸦雀无声,满阁诏文默默无声面对着他。而在他身后,诏书阁大门突然关闭,紧跟着就是铁锁落钥的声音…</p>

王继恩悚然回头,在他和吕端之间己横亘着一扇大门。外面广阔天地从此与他隔绝,他突然明白过来——被吕端算计了!可从头到尾,吕端什么都没做,是他自己跳进笼子里的,还一直都在亢奋喜悦中!那夜,王继恩只能在诏书阁的门缝里,眼睁睁看着吕端满身是肉,一步一颤地离去…</p>

那一夜,吕端步履蹒跚地晃进万岁殿。仿佛20多年前的旧事重演。万岁殿里还是一个死皇帝,外加死皇帝的老婆大人。</p>

李太后直截了当向宰相说出自己主张“皇上死了。立长子即位,顺理成章。今将奈何”</p>